中华书局本相关论文
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的点校本是经过名家反复斟酌的当时最好的本子,只是由於当时没有多的善本作为参考,加上年代久远,历代传抄刻印,......
《汉书》,东汉班固撰,乃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之《汉书》点校本,点校精审,最为通行,然由於当时条件限制,若干善本......
中华书局2006年8月出版的程毅中先生重校合刊本《玄怪录/续玄怪录》,是目前最为通行的权威整理本。但白璧微瑕在所难免,对于其中的......
一 《汉书·宣帝纪》曰:“(本始四年)秋,广川王吉有罪,废迁上庸,自杀。”(中华书局,1962年,第246页) 按:中华书局本于其下未出校勘记。......
<正>一 笔帖式,清代官名。满语称笔特赫式,音bithesi,意为文书或士人、博士。笔帖式源于清入关前之巴克什。巴克什也作榜式、榜什......
197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南齐书》由我国著名史学家王仲荦先生进行了校点。点校本广参了《南齐书》的众多版本、相关历史著作以及前......
顾铁卿《桐桥倚棹录》一书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刻行世以来,流传极少,其刻本因难见于世而难以觅求。长久以来,此书一直藏于私家......
班固作<汉书>,汉初部分多袭<史记>,因此<史记>与<汉书>重合的部分,成为研究<史记>版本、校勘、史实出入的好材料,并可能由此窥见<......
中华书局本《史记》以清同治五年金陵书局刊本为底本点校,自1959年初版、1982年再版以来,屡经翻印,影响实钜。然虽号为善本,亦不免疏漏......
【正】 宋代刊行最早的李善注《文选》,是北宋国子监本,然而不久即在编纂六臣注《文选》时与五臣注《文选》合并了。在所谓六臣本......
北门兵即北门屯营之兵,唐初尚为南衙屯卫的下属机构,至高宗时才逐渐独立出来."玄武门之变"时,南衙的府兵既有卫城的职能,也有卫宫......
治史之学,明人重评论而视句读为浅近,不加考究,以致误读失读者皆是。陈仁锡《史记》评本留意於一字一句之间,故所句读较明代诸评林......
乾隆三十八年,敕詔修《四庫全書》,其中《史記》以乾隆四年武英殿本為底本。武英殿本是有清一代最為重要的本子之一,也是清以後《史記......
《史記》作為中國的文學和歷史名著,它随著中國文化的傳播更是傳播到了世界各地。这其中以東亞地區接受最早,特別又以日本、韓國為......
南宋李心传编撰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书是研究南宋历史的必备典籍,该书直接或间接引用的书籍、篇章多达550种左右,对于古籍整理......
把中华书局本《高僧传》与高丽藏本《高僧传》对校一遍,可发现中华书局本《高僧传》(以《大正藏》为底本)有些校勘与句读可再商榷,......
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对十三经注疏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正本清源工作,故阮刻《十三经注疏》成为诸本中较善之册。追溯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