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感觉派相关论文
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新感觉派,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严格来说,较之五四时期小说与都市的匆匆际会......
施蛰存与中国新感觉派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但是相比该派的中坚分子刘呐鸥、穆时英的新感觉作风,其小说的新感觉特色并不明显,而是在新......
在中国众多的现代小说流派中,30年代崛起的新感觉派是一个颇为独特的对象,它的独特,不仅因其在文坛上如昙花一现般的迅速消失;也不仅因为......
<正> 中国的新感觉派就其所可能具有的接受视野和创作特征来看,更接近19世纪后期唯美颓废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保尔·穆杭以......
<正> 中国新感党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之一,活跃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是刘呐鸥、穆......
<正> “中国新感觉派”是在日本的新感觉派的直接影响和启发下形成的,因此研究“中国新感觉派”不能没有日本新感觉派的比较和参照......
中国的“新感觉派”小说受到日本“新感觉派”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又并非是对日本新感觉派的全然接受和模仿。本文从中国新感觉派作......
新感觉派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①。学界对其一致的看法是,有异常快速的节奏,电影镜头般的跳跃结构,在读者面前......
中国新感觉派是在日本新感觉派的直接影响和启发下形成的,但在中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中国新感觉派兼具日本新感觉派与都市文......
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本文以1933年前后为界,阐发了穆时英创作的历史变异及其审美特征。本文既注意到中国新感觉派与外......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已经基本完成了向现代商业城市的转变,发展成为当时的远东第一大都市。伴随着商业的繁荣,新的都市景观逐渐形成......
创造社观照日本,借鉴了“私小说”的艺术手法,中国新感觉派观照日本,进行了“新感觉派”的艺术追求。从创造社到中国新感觉派,也是......
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它是中国现代文......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封闭已久的中国终于开始接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文化上开始具有了“现代”的特征。在当时异彩纷呈的文化......
由于历史与文学观念的差异,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创作虽受日本新感觉派影响却有所不同。前者重在表现殖民色彩的都市罪恶,作家描摹畸形......
上个世纪20年代末期以及30年代初期的时候,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在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领域内写作运用心理分析与意识流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