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觉派小说相关论文
摘 要:“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开始了都市与文学的结合,但是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新感覺派的小说却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
该文在总结近十年来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从现代性、对电影表现技法的借鉴及性别、欲望三个角度对新感觉派构筑的......
中国新感觉派深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继起性。从思想内容上看,中日新感觉派文学都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反社会的......
上海自近代以来在中国都是一个奇异的存在,它在沿袭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吸纳了西方文明,并融合到一起汇集成上海的“神韵”。在这座魔幻......
横光利一和穆时英是中日新感觉派至关重要的代表作家,横光利一被称为日本新感觉派的旗手,而穆时英被称为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因为二......
身体是人的具象化,人的存在首先是身体的存在,是身体确证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并保证了我们作为人的意义的实现,正是从身体出发,我......
中国现代文化、现代文学与上海有着较密切的关系。论文主要在上海都市与都市文化的基础上探讨都市空间与新感觉派小说的空间诗学。......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人物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等。他们......
刘呐鸥是中国三十年代新感觉派作家。他最先从日本引进新感觉派,其小说创作有与日本新感觉派相同的特征,如表现悲观、虚无、寂寞的世......
在2世纪3年代时产生了一种很有现代气息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这个流派里面有一些非常出名的代表作家--施蛰存、穆时英、刘呐欧等......
新感觉派是30年代中国文坛上一个独放异彩的小说流派,它与现代主义有着或近或远的关系。本文意在从文学思潮的角度切入,试析新感觉派......
以中国新感觉派小说中描写的“狐步舞”为研究符号,通过探索、对比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狐”意象的描述,梳理出关于“孤”意象的......
20世纪30年代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它不但第一次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上海,描写上海的病态生活,而且在叙......
施蛰存致责编:关于《新感觉派小说选》等施蛰存(1905-2003),原名施青萍。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教授。......
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一个具有浓烈现代气息的小说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欧等。经受西方现代主义的洗礼之后......
本文尝试用一种小说观念来观照新感觉派小说,并将之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来考察它的历史意义.小说是对于人类自身存在的认识、保......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该派别引进了新的都市价值文化观念,描写上海的街市之美,动态......
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新感觉派,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严格来说,较之五四时期小说与都市的匆匆际会......
穆时英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的艺术特点:一是快节奏地剪辑生活片断,采用"空间并置"结构方式;二是表......
通过对三十年代反映都市生活的现代派小说即新感觉小说进行综合分析,阐释现代派小说特有的都市情结。进而分析了三十年代不同于左......
穆时英都市小说对刘以鬯《酒徒》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刘以鬯在“取人之长”的原则下,以创新为目的,对穆时英都市小说中的颓废主题、女......
新感觉派是二十世纪20年代未30年代初由日本传入中国的一种文学流派,它无论是在创作主题,艺术形象,还是叙事方式,在当时的文坛都显......
中国软硬电影理论之争在当时的社会语境里,很快地由学术理论之争而变为阶级意识形态的主张斗争。这种影响持续到当代学者对软硬电......
新感觉派写有大量情爱题材的小说,这些情爱小说可以分为三类:古典感伤型、都市扫描型、精神分析型.三类小说各有侧重:古典感伤型表......
中国新感觉派的小说借用现代主义学说搞创作,无论在作品内容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表现出一种特异的审美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观念。新......
新感觉派小说家继承了20世纪20年代都市浪漫抒情小说的传统,通过自我抒情形象的塑造,对短篇小说结构模式、形式技巧和叙事话语的诗......
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值得骄傲的,她是一个国际大都会,一个现代文化的传奇,一个与传统中国截然不同的“东方巴黎”。她孕育了现代主义......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该派别引进了新的都市价值文化观念,一方面描写上海的街市......
从新感觉派小说的内在精神实质上看,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蕴,某种程度上,颇似王国维的"人生悲剧",即悲剧是人生命运的一种"自......
在中国众多的现代小说流派中,30年代崛起的新感觉派是一个颇为独特的对象,它的独特,不仅因其在文坛上如昙花一现般的迅速消失;也不仅因为......
<正> 刘呐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他是台湾省台南县人,青少年时代是在日本度过的。他在东京青山学院攻读文学时......
“新感觉派”是日本战前的文学流派。1924年创刊的《文艺时代》,主张“感觉”即是存在,以主观感觉通向客观事物,连结生命与现实。正如......
【正】 三十年代兴起的中国”新感觉派”小说是初期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延续与发展。 初期现代心理分析小说已具有了许多后来“新感......
都市人群,不仅是西方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而且也一直存在于中国城市文化之中。在近代以来政治经济形势的演化过程中,中国城市及人......
在新感觉派小说中,摩登女郎是一道常见而又靓丽的风景,她们的形象和活动构成了她们在文学作品中存在的两大理由。形象之美促进了活......
新感觉派小说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最重要的小说流派,它记录着上海灯红酒绿的舞厅、琳琅满目的商品、纸醉金迷的生活,它反映了上海在......
【正】 自觉地移植、吸收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中国现代派文学,是中国新文学发展中一个有特殊贡献、特殊风格的流派。 最早把象征主义......
新感觉派小说指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人为代表的小说流派。其作品以现代都市人的生态与心......
【正】 在现代文学史上,小说有很多流派。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创作选》包括《山药蛋派作家作品选》《新感......
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游荡着一个叙写都市和女性的作家群---新感觉派。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感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都市文化,率先开启......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多种欲望符号的创造,满足了读者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欲望.作家虚构了中产阶层们以出入都市高档的消费娱乐场所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中国现代新感觉派小说艺术模式的更新朱彤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概括了三类都市小说:以茅盾为代表的工业文化型,以老舍为代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