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相关论文
就存在时间而言,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从筹备,到成立,到开展活动,再到最后悄然解散,前后历时不足一年,若以中国漫长的社会历史为参照系,真可谓......
许德珩事略焦聚川在历史的风雨征程上,九三学社已经走过了五十度春秋。由社的前辈在建社之日就高高举起的"民主与科学"的战斗大旗,经风......
1932年成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对中国革命作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在白色恐怖下,开展了以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为目标......
根据新发现档案材料考定伊罗生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发起人,结合鲁迅与伊罗生的交往,可推定鲁迅事先与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构想,......
宋庆龄发起成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简称“同盟”)及争取民权的斗争,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
《申报》在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是我国出版最早的报纸之一。该报原为英国人美查(E.Major)所办,美查回国后,由席子眉、席子佩......
今年是蔡元培先生诞辰140周年和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三十年前的1979年2月1日下午,全国政协举行了一次蔡元培先生逝世四十周年纪......
本文根据伊罗生档案中所发现的一些材料并结合其他史料,对美国记者伊罗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中的活动和作用作了重新......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1932年12月29日成立的.到1933年6月18日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被害。轰轰烈烈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经历短短半......
<正>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以下简称"同盟")是三十年代初期对国民党反动政权进行公开斗争的一个革命组织。它的发起人是宋庆龄、蔡元......
<正>鲁迅的一生与辛亥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深厚的辛亥情结。这种辛亥情结除贯穿于他一生的行为之外,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中。......
<正>韬奋的道路早在1950年代中期,我在北京大学新闻专业求学时,就阅读了邹韬奋的名著《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对韬奋先生极为......
“他不是个大思想家,也不是个文学家,在学术上亦没有太大的贡献,但就是他朴素至极的言论,却影响甚广。”他就是茅盾所说的“永远年......
本文考察1933年丁玲被捕事件发生后,各方力量(左翼、自由主义、大众舆论)等对此事件的言说。从5月17日上海英文《大美晚报》首次报道......
本文以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虽存在一年,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对抗日救亡运动具有启迪抗战意识,保护民族精英,指明民族振兴出路,联系未......
<正>一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1932年12月成立的。要谈论关于这一同盟的事情,就得先谈谈它成立之前发生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1930年2月......
<正>我们的父亲建老今年诞辰130周年。他离开我们已经34年了,我们永远怀念他。他离去后除了留给我们几百册图书以外,没有什么物质......
<正>1932年12月18日上海《申报》刊出了宋 庆龄、蔡元培、杨铨(杏佛)、黎照寰、林语堂等 人以筹备委员会名义发表的《发起中国民权......
<正>无论生前和死后,鲁迅都无法避免遭遇"华盖运",无法避免冷眼、辱骂和批判。可以说,鲁迅是20世纪中国作家中遭受辱骂或批判最多......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在民族危亡之际,顽固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
蔡元培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校风校格,于是,马克思主义在北大可以作为学术自由讨论,从而聚首了中国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