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沫特莱相关论文
在亿万中国人眼里,她与史沫特莱、斯诺齐名;她曾是比利时国防大臣的外甥女,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交往密切;她的小说《瑰宝》被......
每当我们阅读“三S”遗作的时候,随时都为这三颗伟大的心灵感动着。三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求享受,甘冒生命危险,与苦难的......
1936年10月19日清晨5时25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中国新文学、现代革命文学和左翼文学的奠基者鲁迅,因患肺结核晚期且又......
日前,新华社播发了纪实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亲民重情一直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开国领......
1949年1月12日,历史悠久的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转载了《纽约星报》邀请代表各种政见的几位美国远东问题专家举行座谈的记录......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近代报道中国最著名的西方记者。他的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影响巨大、长盛不衰,被认为......
担任史沫特莱的翻译兼秘书的吴光伟,曾是早期延安的“第一美女”。她美丽的容貌、高贵的气质和精湛的演技倾倒了整个延安。但后来,她......
鲁迅日记1924年1月29日至1936年9月27日间,记载的与其有过往来的国民党进步人士和有关要人,有宋庆龄、杨杏佛、蔡元培、柳亚子、......
抗战胜利以后,冯玉祥被迫留居美国。为揭露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罪恶,冯玉祥在各个场合进行演说,呼吁美国人切莫支持蒋介石。一时间,“......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是美国革命作家、记者。她从1929年初作为《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踏上中国的土地,到1950年与世长辞,一直献身于中国......
作为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符号。73年前的那个清晨,在黎明前的短暂黑暗中,中国现代史上......
萧伯纳1933年2月17日到上海,引发了不少故事。有的故事是真实的,有的故事是虚构的,还有把虚构说成真实、把真实说成虚构的。我根据旧......
《宋庆龄致陈翰笙书信(1971-1981)》(东方出版社2013年1月版,下引该书只注页码。)的出版,为研究宋庆龄的生平与思想提供了新的史料,弥足珍......
在战争年代,朱德的名字总是和飞毛腿、千里眼、刀枪不入等词语相连。朱德一生身经百战,然而他不仅大难不死,而且身无片伤。 打......
为寻访乔治·何克的事迹,乔治·何克的母校英国哈彭登的圣乔治学校的几名师生,在学校的校董和校长带领下,来到了中国。他们找到了......
我们一直怀疑给父亲看病的须藤医生究竟充当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须藤医生全名须藤五百三,1898年毕业于日本第三高等学校医学部。曾......
在千千万万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尽力的国际朋友中,新西兰的路易·艾黎是杰出的一位。他1927年抵达上海后,就与劳苦大众结下了不解之缘,六......
许广平《鲁迅回忆录》手稿本与初版本对照 所谓思想性,其实就是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特性鲜明。但,这并不意味着手稿本其本身内容......
很多中国演员向往好莱坞,但一个美国女孩却悄悄“进军”了中国演艺圈。她到北京9年,接拍了近60部戏,几乎垄断了近年来所有重要影视......
从库恩的描述中不难总结出,他在中国有两个“贵人”:宋健和江泽民。是宋健把库恩带到中国;而《江泽民传》则成为库恩打开高层之门的通......
编者的话: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从西方来到东方,投身中国革命和后来新中国的建......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名的美国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女士写的《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梅念译,胡其安、李新校注)是一......
《三S及其他国际友人在上海》讨论会于3月4日至6日在上海举行。“三S”是3位美国优秀记者史沫特莱(SMEDLEY)、斯特朗(STRONQ)、斯......
延安交际舞最初是由外宾传授,从上层领导开始,并作为向封建势力的挑战,而逐渐时兴起来的。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随红军总部进驻......
1903年初春,伍若兰出生在湖南省耒阳县一户农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记述道:“她......
鲁迅最早搜集德国女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版画原作是在1931年,是托请美国进步女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去信求购的,因为她俩是极熟识......
众所周知,在革命圣地延安,中国共产党曾接待过埃德加.斯诺、史沫特莱等美国朋友。但是鲜为人知的是,抗战期间,还有一位美国大兵,他......
<正>"现代收集和传布新闻的设备有了高度发展,但是人们往往不知道怎样去应付浩如烟海的新闻,而不致给埋在里面,忽略了以前的一切…......
革命战争年代,朱德不仅战功显赫,声名远扬,由此还与史沫特莱、史迪威等国际友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年里,朱德不顾......
周立波1928年离开家乡湖南益阳邓石桥乡清溪村,来到上海,投身于左翼革命文学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与周扬、艾思奇等于1937年9月离......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风波”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体现为组建民权保障同盟之初就另行组建核心小组,以之作为操控......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的自传体小说《大地的女儿》分析了史沫特莱的女权主义思想。文章结合女权主义理论,阐释了史沫......
延安时期的毛泽东与不少的外国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著名的如埃德加·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等。其中有一位日本朋友似乎不大为大......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2—1950)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1928年来华后开始从事中国题材的写作。作为支持中国红色革命的驻华外国记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史沫特莱不畏艰险,长期深入山西、华中抗日根据地,采访报道中国军民英勇顽强的抗日斗争。她不仅将在抗日前线和敌后战......
报端言说之表与里的关系并非那么简单自明。解读新闻不能光停留在文字表面,还须沉潜到更为宽广的社会历史深层。周恩来说过一句很有......
在萧红短暂的一生中,外国友人不多,其中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是她的外国友人中最重要的一位。萧红与史沫特莱,在三个城市有过三......
在新四军军部旧址云岭,人们至今念念不忘一位在叶军长家楼上住过的外国妇女。我一到云岭,乡亲们就告诉我:那位外国妇女,曾在日寇飞机轰......
<正>中国从历史上看,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家。无论是来华的学者、记者、商人还是旅行者,在华外国人对中国形象的传播都起着非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