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沫特莱相关论文
1950年5月6日,著名的美国作家兼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在英国伦敦与世长辞。她在4月28日曾写下了遗嘱,要求在为她举行的葬礼中演......
她没有丝毫的特殊1939年夏天,被称作“国际友人”的史沫特莱,是我们新四军教导总队里少有的贵宾。按例她可以以马代步,但她总和我......
著名美国记者、作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与苏联或共产国际的关系一直是战后美国史学界关注的问题.斯蒂芬·麦金......
这里将要介绍和首次公开发表的是:25年前“路易·艾黎在冯雪峰逝世十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时间是1986年3月7号上午,地点......
两位女杰会晤于莫斯科早在1928年冬,美国革命作家,中国人民的朋友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怀着渴望了解中国和踽踽独行的矛盾心情,以国际新闻记......
最早以书面记载将朱德总司令称为“红军之父”的是美国记者史沫特莱。1937年1月,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来到革命根据地延安,当她在先......
率性之累在追随中国革命的途中,美国著名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与革命领袖的纠葛,成为她事业成功的羁绊,其间充满了悲剧色彩。所......
2016年第三期《大江南北》刊载的《我们的好军长——皮定均》一文深深地吸引了我。皮军长15岁投身于革命,有“红小鬼”的称号。解......
“你好!”“你好!”“没想到你的中国话说得这么好。”“来中国留学之前我就学过两年汉语,我还有一个中国名字——李谷梅。”“是......
鲁迅比毛泽东年长十多岁,毛泽东在长沙读师范的时候,鲁迅已名满天下了。要厘清鲁迅与毛泽东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还需从鲁迅生前和身......
在亿万中国人眼里,她与史沫特莱、斯诺齐名;她曾是比利时国防大臣的外甥女,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交往密切;她的小说《瑰宝》被......
(一) 用不着很多语言,就可以概括《西行漫记》的国际成就:它是一个正直的美国记者和作家,从东方架起到西方的桥。这座桥,让全球人......
每当我们阅读“三S”遗作的时候,随时都为这三颗伟大的心灵感动着。三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求享受,甘冒生命危险,与苦难的......
“人们常说,历史无情;其实,历史象创造历史的人民一样,有情,而且有无限深情。”翻译家、中国三S(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研究会......
1933年,肖伯纳来到中国,鲁迅、宋庆龄、史沫特莱和蔡元培先生等会见了他。在这次欢叙中,鲁迅和肖伯纳这两位幽默大师作了非常精彩......
1936年4月上旬,也就是鲁迅、茅盾贺信到达陕北不久,冯雪峰从山西前线奉调回到陕北瓦窑堡,接受党中央委派给他的新任务.1936年4月下......
<正>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拥有一种高超的写作技巧,她不仅用于报道,而且用于说服。在动荡的二十、三十和四十年代,她使用她的打字......
1981年7月1日胡耀邦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曾经深情怀念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史沫特......
偶读1981年7月版《鲁迅画传》,在编后记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特别当我们看到1927年1月2日鲁迅先生在厦门与‘泱泱社’青年的合影和......
1928年中央研究院从大学院中独立出来成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国民政府任蔡元培为院长,先君杨杏佛被聘为总干事。其时驻沪办事处设在......
最近看到两篇谈胡适与先君杨杏佛的短文。一篇是《胡适及其友人1904~1948》中的一则。书是香港商务印书馆1999年出版的,属中国社科......
胡适,堪称为世界级的文化大师。他倡导文学革命,开拓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已彪炳史册,光照千秋。但是,他的东西方文化观,尤其是他痴迷美......
无论作为红军的总司令,还是作为新中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长,朱德从不讳言自己的农民出身,相反,他的言谈举止,他的穿衣戴帽,他的思......
我曾经见过毛主席三次。第一次是1950年,时年6岁,在北京万寿寺军委保育院(前身是延安的洛杉矶托儿所)住托。当时中央准备召开全国......
巨星陨落的葬仪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于他的寓所——上海施高塔路大陆新9号。鲁迅先生逝世后,经冯雪峰、宋庆龄与许广平、......
在历史为我设定的时空中,我觉得没有任何事情比我亲历并跻身于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更好和更有意义。世界上,像中国革命这样吸引着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有许多国际友人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中国人民......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第一个向国外发出消息的是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1936年冬,史沫特莱为......
近年来,大陆、港台、国外的许多学者都在从事张学良研究,著作之多,车载斗量。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张学良的编著,论......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不同职业的美国人涌向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许多贡献,在中美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桥梁。......
这里埋葬着许多伟人 这里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Many great people are buried here There are many little-known stories here......
一九三三年一月,一封落款为“北平军人反省分院政治犯”的控诉书直接寄到上海史沫特莱女士手中,向上年底刚成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控......
抗战时期,西方新闻界派到中国的记者在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真实情况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周恩来把党的方针政策与个人的魅力结合起来......
史沫特莱(左)、安娥(右)在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机关驻地(湖北京山八字门)(1940.1) 1940年初春时节,美国著名女作家艾格妮丝·史沫......
象白求恩、斯诺、斯特朗一样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名字 ,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 192 9年初 ,史沫特莱作为德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
《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0日发表一则消息称:“江西发现《西行漫记》雏形本”,书名为《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以下简称《印象记》),是......
在如海的往事中,我的女兵时代,像几朵披了晨光的浪花,斑斓如锦,令人眷恋不已。女兵与枪1938年初冬,史沫特莱到了皖南新四军军部。......
1940年1月,美国著名女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与翻译安娥,冲破艰难险阻,辗转来到了位于湖北省的安陆、京山、随
January 1940,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