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愈之相关论文
本文在无本回译理论的框架下,以《西行漫记》胡愈之组织翻译的复社译本和三联出版社出版的董乐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语言、文化、文......
金仲华:带着“世知”流浪流亡第一站:武汉1938年1月的武汉。作家池莉在《老武汉——永远的浪漫》一书中生动地写道:(南京沦陷后,)......
二十年前,文化出版界老前辈胡愈之同志来到人民出版社,提出了他久藏心底的一个宿愿:他年轻时,曾在两广农村见到过一本“通书”(皇历),它......
理论精深的思想家胡愈之,是中国现代出版文化事业的开拓者和一面旗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即预言日本帝国主义已在远东揭开......
一1926年8月,中国出版界一株新苗破土而出,它就是后来成为参天大树的开明书店。开明书店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历经二十几年风风雨雨,......
在现代中国,只要是个读书人、文化人,恐怕就不会不知道:民国时期中国有最负盛名的综合性刊物之一《东方杂志》;在当今时事类期刊界有享......
我国近代新文化的发展是和新兴出版事业血肉相联的,我们老一辈的新文化的开拓者们,对于这一点是很清楚的。胡愈之、邹韬奋、徐伯昕、......
<正> 今年二月七日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逝世十周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浙江大学在中南海怀仁堂集会纪念,科技界......
<正> 1986年有一天我在政协大会上遇到林林同志,他要我为《救亡日报》的纪念刊写一篇序。他说:“去年本已约定胡愈之同志写的,胡......
民国是一个意气张狂的年代,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个有着一批富有魅力的知识分子的年代。如果向当时的人们征集他们的“中国梦”,会有些......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军事上采取不抵抗政策,在外交上依赖国联,希望借助国际的力量制止日本侵略,收复失地。9月21日,中国......
近些年,我为《中国新闻出版报》“晓群书人”专栏写稿,认真研究了10位出版大家,他们是张元济、王云五、邹韬奋、胡愈之、叶圣陶、......
一、劳荣的文学生涯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劳荣(1911—1989),原名李守先,笔名劳荣,取义“劳动光荣”。他是农民的儿子,出生于上海......
胡愈之(1896-1986)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编辑出版家、国际问题专家、翻译家.他生活的九十个春秋,正是世界局势错综变幻,中国从纷乱......
《世界知识》是一本历史悠久的国际问题普及刊物。新中国建立50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根本变化和国际关系的空前扩大,它也获得......
“夏衍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当代文豪,他不仅在电影、戏剧、文学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并且是个杰出的记者,在中国进步报刊史上的地位,可以与......
“工合”是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简称,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和埃德加·斯诺(美籍)等倡导下,国内爱国人士宋庆龄......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完成了到延安的访问,在北京写出了被国民党封锁多年的详细介绍红军长征和陕甘宁边区的书,交由英国戈......
“永远向着未来,不要怀念过去;一切为了明日,不要迷恋昨日。”他的夫人沈兹九说胡愈之毕生最信奉的,就是他创作的《少年航空兵——......
本文对胡愈之在三农图书策划出版方面的做法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其对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大背景下三农出版的启示,希冀在经济社会快速......
现代著名学者胡愈之,毕生关注教育事业,解放前,他筹办刊物,创办学校,捐资助教,嘉惠青年,把教育与抗日救亡相结合,提出“国难教育”,编印了大......
我国进步文化新闻出版事业的先驱者胡愈之,是杰出的编辑、记者、评论家,在他主编及参与的众多刊物的编辑出版活动中,体现了其鲜明......
【正】 桂林山水甲天下,在我国历史上一向就很有名。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一段。那时桂林曾一度成为当......
【正】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一九三八年下半年到一九四四年上半年这一时期,桂林一度被誉为“文化城”,不仅在国民党统治区,就是在......
【摘要】胡愈之(1896-1986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众多杰出人物中其中一位,被夏衍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在其新闻工作生涯中,他积累了丰......
胡乔木曾以《无私无畏,鞠躬尽瘁》为题,撰文称赞我国著名出版家胡愈之先生。其实,作为秘书的胡乔木本人就具有“无私无畏;鞠躬尽瘁”的......
1923年前后,商务印书馆汇集了一大批文学研究会会员,如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胡愈之、顾颉刚、王伯祥、周予同、谢六逸,等等。他们......
胡愈之在丰富的社会活动经历和众多作品中,体现出较为鲜明的外交思想。胡愈之倡导以科学研究方法来审视外交,并尝试系统地提出国民......
国际评论是胡愈之所擅长的文体之一,国际问题专家亦是其诸多身份的一种,然与其他文体和其他身份所不同的是,胡愈之的国际评论是历......
被夏衍称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的胡愈之是文化战线上的光辉典范。疾恶如仇,不畏强暴,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是他与敌人斗争高贵品质的精......
翻泽适应选择论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概念引入翻译研究,凸显了翻译活动的社会性和译者的主体性。根......
中国近现代大师辈出,各领风骚。蔡元培(1868-1940)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胡愈之(1896-1986)是卓越的社......
近来有关中国梦的讨论逐渐多了起来,其实早在80年前,作为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份刊物——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东方杂志》就曾围绕此话......
胡愈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先后主编过《东方杂志》、《世界知识》、《南洋商报》、《风下》周刊、《南侨日报》等多种报刊......
金性尧(1916—2007),笔名文载道、星屋。浙江定海人。著名的文史专家、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上世纪30年代,曾与鲁迅有过书信来往,并主......
【正】 这是胡风同志在狱中,由监狱当局所转要他写的有关鲁迅先生葬仪的材料,所以多半以回忆事实为主。他早些年也写过这类材料,不......
1942年初,毛泽东倡议并经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由朱德任总书记,叶剑英等人任委员。同年8月15日,华侨救国会......
80年代初,从新疆来南京不久,上海书店的陈先生专程来南京找我。他拿出一张发了黄的稍有破损的照片给我看,那是三十年代初上海开明书店......
斯诺作品《西行漫记》在中国现代史上地位特殊、重要。它是由中国人翻译的一部译作,是译者和原作者共同造就的不朽之作。从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