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堡岛遗址相关论文
<正> 从长江三峡地区考古调查和发掘的资料情况获悉,在三峡地区沿岸(包括一些干流)的缓坡、土台以及被当地居民称为岛、坎、沱、嘴......
本文通过多种分析手段对宜昌中堡岛遗址大溪文化彩陶进行了检测分析,初步揭示了中堡岛遗址彩陶胎料与彩料工艺技术特征。文章还结......
本文回忆了1979年对长江三峡西陵峡地区几处古代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回顾了当时的工作、生活情形,以及取得的重要收获.......
大溪文化是中国长江三峡与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6500—5300年。它的发现,揭示了长江中游及峡江地区一种以红陶为主并......
弹丸之地中堡岛,如今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雄伟的三峡大坝。考古工作者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在此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古发掘工作,出土了数......
鸬鹚,拉丁名Phalacrocorax carbo,英文名Common Cormorant,俗称鱼鹰或水老鸦.驯养鸬鹚捕鱼称鸬鹚渔业,这种渔业在我国分布很广.近......
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段峡谷。它西起巴东的官渡口,东到宜昌的南津关,全长126公里。它亦是三峡中古代人类聚居最密集的峡......
三峡库区长府沱遗址试掘简报宜昌市博物馆长府沱遗址位于湖北省归县茅坪镇徐家冲村四组长江岸边,北临长江,南靠小山,东距茅坪镇屈原码......
【正】 长江三峡不仅以险峻奇特的名胜和旖旎多姿的风光闻名于世,而且从史前时期开始,就已成为沟通四川盆地和江汉平原文化交流的......
【正】 1979年下半年,宜昌地区博物馆为配合葛洲坝工程,在长江西陵峡境白庙、中堡岛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古文化遗存......
1993年9月至12月,宜昌博物馆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配合三峡大坝工程,在坝址所在地——中堡岛进行第三次大规模抢救性发掘工作。现将......
【正】 大溪文化在四川东部巫山县大溪镇发现之后,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在川东、鄂西、湘北等地相继发现并发掘了数处大溪文化的原......
由于鄂西峡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面貌复杂,对于该地区是否存在屈家岭文化长期以来存在激烈的争论。本文选取湖北宜昌中堡岛......
<正> 巴族曾经是三峡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据《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有巴国,太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
<正> 1992年,随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式开工,千军万马齐赴三峡,迅速投入到这一举世瞩目伪跨世纪工程中。在这支三峡工程大军......
<正> 中堡岛位于长江西陵峡中段,东距湖北省宜昌市约45公里。岛屿(不包括沙滩)现长约480、宽约120米,面积近57 600平方米。遗址分......
<正> 近年来,随着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的开展,考古工作也有较大的收获。在湖北西部宜都至秭归一带的长江沿岸地区发现了较多的相......
<正> 1959年对四川巫山大溪遗址的发掘揭开了长江中游史前考古研究的新篇章,大溪文化便成为学术界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迄今为止,......
<正> 干栏式民居为南方所习见的建筑,它滥觞于上古先民的巢居。《庄子·盗跖篇》云:"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正>城市代表着文明,是文明社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而城市又是在大型原始聚落遗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学术界在论及城市的起......
依据现有考古资料,分析中堡岛遗址所反映的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与社会结构。中堡岛遗址存在居住区、墓葬区及祭祀活动区等不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