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河文化相关论文
195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湖北省文化局联合组成的石龙过江文物考古队在天门市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首次发掘的玉器,于1959年......
长江中游现已发现的几座文明起源时代的大型城垣,都属于大范围集中劳动性质的大型建筑工程,意味着在这些古城内部,存在着集中化的......
石家河文化是江汉平原继屈家岭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考古学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本文以湖北天门邓家湾遗址石家河文化的土坑墓......
195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湖北省文化局联合组成的石龙过江文物考古队在天门市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首次发掘的玉器,于1959年......
史前经济的发展在中国文明化进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故“洪范八政,一日食,二日货”〔1〕,食货为首。而衣食所得在于农业,货殖......
一、屈家岭一石家河文化的定义、分期、年代及环境背景屈家岭和石家河文化遗存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现的。当时在湖北京山县的......
一、调查工作的学术基础、目的和经过石家河遗址群位于湖北省天门县石家河镇境内(图一)。其田野考古工作始于50年代。1954年冬,天......
初期社会复杂化研究与文明起源研究存在着密切联系,它主要探讨从简单而平等的原初社会如何向复杂的分层社会转化,后者通常表现为生......
湖南出土新石器时代玉佩饰见于发表的有53件,品种较为丰富。大溪文化时期佩饰可能从水路由长江下游输入。石家河文化时期佩饰则和......
一、引言自李济先生1926年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两年后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发掘河南安阳殷墟,中国考古学参与古史建构的历史已近百......
在新石器时代众多的玉器中,动物型玉器较常见。大多属于装饰品,也有的则作为礼仪玉上的纹饰出现。史前时期,由于生产水平很低,人们......
<正> 从长江三峡地区考古调查和发掘的资料情况获悉,在三峡地区沿岸(包括一些干流)的缓坡、土台以及被当地居民称为岛、坎、沱、嘴......
蝉是中国古代玉器的常见题材。古代玉蝉按用途区分主要有含蝉、佩蝉、冠蝉三种。由于蝉的蜕壳变化,居高饮露,所以被古人赋予两个寓......
<正>石家河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继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在年......
在当前的良渚文化研究中,大家普遍重视和关心的有二个问题:一是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问题;一是良渚文化及其江山肩头弄、淳安高祭台类型......
中国的神灵形象很早就出现在上古玉器的纹饰中,首先是神通广大的动物神和象征天地的器物神。人纹形象随后逐步渗入,先是半人半兽,即氏......
地处南岭北麓的道县玉蟾岩洞穴遗址发现有人工驯化痕迹的稻谷和陶片①,宣示着长江中游在距今12000年左右已进入新石器时代。但由于......
湖南出土新石器时代纺轮及纺专数以百计。本文对其进行了梳理,尤其是对未见于报道的纺专也进行了梳理。并就从搓绩到纺纱、从编织......
良渚玉器神像演变为商周青铜器饕餮纹,不仅具有连续有序、清晰可辨的文化传播路线,接受和传播良渚玉器神像的不同文化共同体亦具有......
一大溪、北阴阳营和薛家岗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处重要的遗址,在这三处遗址上发掘的三处新石器时代墓地,其遗存各富于鲜明的地方和时......
长江中游地处华中,主要包括湖北、湖南两省,位于全国较中心的地区,地理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十分适合人类的生存发展。长江中游地区......
中国史前文化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这已基本成为学术界的共识~([1]),但在史前社会的演进和文明起源的研究上,除少数著作对某些文......
陶寺文化是以陶寺遗址命名的。自20世纪50年代初发现陶寺遗址至今已近半个世纪,陶寺文化研究在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
一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有城,已经不是新闻了。早在1930年,山东历城(现属章丘县)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1〕中就发现了城墙〔2〕,在几乎......
<正>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群,便发现有距今约4600~4000年的猴形陶塑。1987年春季,北京大学考......
<正>一、研究意义、课题目标、课题时空范围1.研究意义中华文明是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系统,是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文化互动、演进的......
2015年12月出土的石家河文化双人首玉玦具有神话学蕴含。从讨论出土文物的命名问题入手,提示宗教学与神话学知识的必要性。先对该......
石家河遗址核心区域的勘探与发掘所发现的谭家岭城址是石家河城址的前身,为认识该城址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印信台遗址祭......
新石器时代两湖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早期生产力低下的人们,渔猎采集是主要的谋生手段,因此对生存环境的选择也以低山......
长江中游发现的17座史前城址,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它们由长江和汉水分割成三个相对集中分布的区域,并沿江汉湖盆和洞庭湖盆边......
大洪山南麓的陶家湖与笑城两座新石器时代城址,是汉东地区城址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讨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重要支撑。2013年冬季......
本文通过检讨所谓“鹰攫人首”玉佩及相关主题的纹饰,对古代玉器中“人鹰合体”构型的文化义涵进行了深入发掘。初步建立了它们的时......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诸文化中,山东龙山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是少有的在玉器题材与工艺特征上存在着较多交叉性与相似性的两种地域文化.其......
槎山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2001年发掘面积150平方米.主要出土石家河时期的遗物,包括侧扁足和宽扁足鼎以及罐、豆、碗......
老鸹仓遗址位于湖北省宜城市,面积约60000平方米.为配合襄荆高速公路的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0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试......
吊尖遗址包含新石器时代和西周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发现了一批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墓葬和瓮棺葬,这批墓葬出土器物......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刘俊男教授新著《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52.9万字,201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俊男教授在......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曾在全国各地都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著名的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却在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停滞......
鸟瞰河渭 为参加第十次玉帛之路考察活动,2016年7月17日下午,我搭乘MU2354航班从上海浦东机场飞往兰州,恰好坐在第二排窗口位置,得......
石家河文化青龙泉三期类型即过去学界所谓石家河文化青龙泉类型,以青龙泉遗址第三期遗存①为代表。受工作和材料的局限,以往对它的认......
本文认为,鄂西、川东及石家河是牙璋礼器的起源地。陕北神木石峁的玉器是西北族群从江河地区掠夺而来的窖藏珍宝,所以神木玉器的出土......
本文对天门石家河占城中的邓家湾遗址进行系统的解读,认为屈家岭文化一期的社会分化还不明显,社区共同体的成员们在以公共的神话英雄......
<正> 石家河文化是以江汉地区为主要分布区的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石家河文化出土玉器不多,而且缺乏大型玉礼器,因而以往不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