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相关论文
对“逃逸”进行界定时,若遵循合法性解释、目的解释就会带来认定范围过宽从而导致处罚不公正的问题。此外,如何对逃逸致一人死亡进行......
随着醉酒驾驶入刑以来,我国刑法学界日益重视对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探讨。虽然其可罚性已被学界广泛认同,但在与传统责任原则关系的......
在我国是否存在客观处罚条件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刑事立法中的某些规定以现在的理论无法解释,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混乱,而德日刑......
盗窃罪司法认定中存在诸多疑难之处,诸如盗窃数额在定罪量刑中的地位、盗窃数额与犯罪形态的关系、对财物的价值认识错误的处理、......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的主观方面为明知,表现为徇私动机--谋取个人利益之目的--放纵犯罪结果的过程;客观上表现为舞弊--违法行政......
由于我国刑法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原因自由行为的引入也会出先与外国学者说所冲突现象.此外,尽管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引入,但它对......
司法实践中,对交通肇事后逃逸这一加重处罚情节的正确认定十分重要,本文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释,对交通肇事后......
实践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就要正确把握宽和严的标准,着力实现宽与严的“相济”即协调运作,减少实践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而实现这......
根据传统刑法理论,我国刑事立法体系中部分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和实行行为无法轻易界定,导致实践过程中操作困难。探其缘由,主要是......
该文通过对未遂犯刑事责任的理论与制度根据、我国未遂犯的处罚原则与根据以及未遂犯与不能犯的关系的比较研究,阐释了主观主义、......
该文在对累犯制度考察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刑法学界中有关累犯刑事责任根据的几种观点进行了评析,明确指出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确立......
本文通过对我国刑法学界关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作用范围、内涵与地位之不同观点的比较研究,结合我国刑事法律的规定,明确指出主客......
【正】2003年8月7日凌晨,四名外地来京民工,翻墙进入北京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葡萄研究园内偷食葡萄,并在离开时偷摘葡萄共约4......
片面共同正犯是否成立,历来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之争.二者分别站在行为共同说和犯罪共同说的理论之上,来阐明各自的观点,均有一定的合......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严格责任是在某些特殊案件中没有主观过错或起诉定罪不问主观过错的刑事责任制度,但它的内容不断在司法实战中得到修正。严格责任与......
<正>一、基本案情2009年2月初,被告人朱某、谢某伙同"老王"(化名,另案处理)共谋以出售假币的方法骗取他人钱财。同年2月26日,朱某......
正确设定奸淫幼女犯罪的主观要件,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当前刑法中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传统意义上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在“......
我国刑法“立法定性、定量”的.立法特点对于我国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相统一”基准以及犯罪故意概念内在结构的理解都有......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要求犯罪成立要符合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之间的统一。但是,当成立犯罪要求发生实质性的危害结果时,就出现了贯彻该......
<正>刑事违法性,是指一个人符合哪些主客观条件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你怎样想、怎样做才会构成犯罪。怎样想才构成犯罪法律不是对......
刑法主观主义作为西方刑法学说史上的重要思想,在我国刑法学界的地位却是尴尬的———刑法主观主义往往是作为被批判的对象,其本身......
从法律发展史的角度,犯罪心理概念在英美法系的发展可以初步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它的发展与成熟代表了普通法发展和现代化的过程。......
立足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我国当前刑事司法适用中实际存在的问题,首先,在以"单一罪过"原则揭开复合罪过的面纱,指出异质罪过应当......
特拉伊宁的刑法思想经历了从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社会学派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刑法理论的转变过程。他以唯物主义哲......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理论基础,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刑事司法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本文......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作为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对定罪与量刑均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在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证明标准是一个关键之点并发......
酒文化从产生以来就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饮酒也就成为人类社交活动的重要内容,饮酒对于调节社交氛围、陶冶情操发挥了......
在评选1980—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青年作者优秀论文的过程中,在广泛征求群众推荐意见的基础上,邀请各学科专家学者二十八人对他......
共犯认识错误是刑法理论中异常复杂的问题之一,发生这种错误的场合不仅需要适用错误论的基本原则来解决,并且在具体的处理中还要受......
有关犯罪认定的标准问题,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经历了百余年的对立,逐步趋向融合。折衷主义已成为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其中所......
主、客观主义是刑法理论中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关于主观主义在我国刑法中的地位的界定更是争论不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正>教唆犯罪事实错误问题是刑事司法实践中经常遇见并容易产生困惑的问题,它是教唆犯和错误这两个本身就是非常棘手的研究领域相......
我国刑法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在对资产阶级刑法理论扬弃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主义刑法所独有的原则。本文论述了这一原则形成和......
本文基于对严格责任概念的分析,首先从严格责任适用的宪法保障.严格责任的适用对象,两大法系犯罪构成三个角度,用比较的方法论述我国刑......
客观处罚条件是限制刑罚权启动的消极的实体事由,是犯罪客观方面实行行为伴生的非逻辑性危害结果,将客观处罚条件契入我国刑法理论与......
我国刑法规定了犯罪中止的含义与处罚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空间较大,众多刑法学者在对某一具体行为是否应认定为犯罪中止的问题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