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体系相关论文
摘 要 我国现行的犯罪构成体系更有可能成为德日犯罪构成体系的发展趋势,但这并不代表我国现行的犯罪构成体系尽善尽美,相反,还应该有......
现代意义上的德国刑法源自罗马法,初步成型于18世纪,至19世纪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20世纪,德国刑法学的发展在纳......
在我国是否存在客观处罚条件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刑事立法中的某些规定以现在的理论无法解释,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混乱,而德日刑......
客观归责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其思想精神来源于黑格尔的法哲学的归责思想,虽然没有提出客观归责的概念,但是他强调行为不......
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是主体对犯罪事实的认识,其与故意犯罪的成立及量刑紧密相关。我国刑法理论在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问题上,提倡主客......
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发端于德国,以规范责任论为基础。其倡导者经历20 余年的论战,终于击败心理责任论的支持者,使这一理论成为罪责......
正当化事由是否定意义上的定罪,是犯罪论的不可或缺的内容。正当化事由也是争论性很大的问题,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我国刑法从对其......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是指某些行为,虽在刑事法律条文上未作特别的规定,经初步的判断似乎符合某些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但从实质违法性......
学位
刑事推定构成了犯罪构成体系与刑事诉讼证明之间的联结点,从而使犯罪构成体系与刑事诉讼证明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两大法系的犯罪......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犯罪构成体系研究,Research on the system of crime constitu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criminal integr
三大犯罪构成体系虽然在构成要件与思维进路上迥然各异,但是在犯罪认定的实质内涵上却几无差别.三大犯罪构成体系均囊括全部犯罪成......
摘 要 现行刑法体系内,罪刑法定原则与犯罪构成体系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之处,导致在理论上两者不可兼得。在完善我国现行犯罪构成四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文化心理学对中国人思维特点的几个实证研究,论证了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并结合诸种特点分析了我国犯罪构成体系。
Th......
近期,我国刑法学界关于犯罪体系的探讨呈现持续升温趋势,'维持论'、'改良论'甚至'重构论'的对决形成了三......
目的犯是以特定的犯罪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要素的一种犯罪形态,特定的犯罪目的是主观的超过要素.中国刑法分则中存在规定目的犯的......
我国现有的犯罪构成体系在出罪以及保护犯罪人权利方面存在缺陷。要弥补现有犯罪构成体系出罪的不足,并且能够包含其他各项出罪、......
刑事一体化思想,作为构建犯罪构成体系的方法论,是对刑事法各学科系统、整体、动态、全面的思考,为犯罪构成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正确......
犯罪构成体系不仅是刑事实体法的一个范畴,而且在程序法层面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形成及运用和刑事诉讼程序有着密......
当前世界,犯罪构成体系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模式:大陆法系的三元递进式犯罪构成体系;英美法系的双层次犯罪构成体系;来自前苏联的中......
犯罪故意在犯罪构成要件体系占有重要地位,对罪名的认定和刑罚的处置也有着重要的规范化意义。但是由于犯罪故意的特定性和不可追......
犯罪构成体系既是刑法中的犯罪构成体系,又是刑事程序运作中的犯罪构成体系,故应该从刑事一体化的视角来重构我国现行犯罪构成体系。......
<正> 倘若不是在几年之前重新踏上求学之途,我会以为我早已进了法学的殿堂。虽然尚称不上是侵淫已久,却也算是正式登堂入室了。毕......
故意在德、日刑法的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即由从以往的有责性中分离到构成要件该当性中,这种变化一方面是由于......
三大犯罪构成体系虽然在构成要件与思维进路上迥然各异,但是在犯罪认定的实质内涵上却几无差别。三大犯罪构成体系均囊括全部犯罪成......
<正>问题的提出为贯彻中共十八大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精神,我国司法机关正在进行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试点,其中人民陪审员职......
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由于犯罪构成体系的层次性和阶段性特点所决定,正当行为和犯罪构成体系之间的关系具有结构化的特点,有利于......
犯罪构成理论在国内外刑法学界被誉为刑法理论王冠上的宝石,是刑法学犯罪论的“核心问题”,其发展水平也代表着整个刑法理论的发展......
犯罪构成理论和犯罪构成体系是近年来刑法学犯罪论部分研究的基准与核心,被视为罪刑法定主义客观、具体的再现.本文从犯罪构成理论......
违法性是否为犯罪论体系的一个要件或阶层,是判断四要件与三阶层这两种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最大差别所在。违法性作为三阶层犯罪论体......
当前我国刑法中空白罪状指引的法律法规由于其自身明确性相对较低、适用解释规则缺失等问题使得其始终与罪刑法定原则之间存在紧张......
<正>危险接受理论是为了解决被害人对行为表示同意,但对结果持拒绝态度时,对行为人归责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学界都集中探......
期待可能性理论发端于德国,形成于上个世纪初,并曾在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或者地区得到较为广泛的引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弘扬人权保障的近现代刑法,反对主观归罪和客观归罪,主客观统一是最基本的立场。而在我国刑法中,存在一些主观罪过不明确的条文......
被迫行为是指行为人在心理上受到严重胁迫产生恐惧的情况下,不自愿实施的犯罪行为。与一般意义上的犯罪行为不同,被迫行为的行为人在......
<正> 建国后,我国法制建设师从于前苏联。同样,作为定罪标准而使用的犯罪构成也是在直接引入前苏联犯罪构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正>关于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关注的课题。从理论上看,学者们立足不同立场,提出了三种颇有影响的论......
犯罪的构成、评价体系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需要,更是司法实践的需要。一个国家的犯罪构成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该国践行现代刑法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刑法界对德、日的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了颇多研究与探讨,对期待可能性在我国刑法中的生存路径提出了诸多见......
在我国传统的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之下,犯罪的各个构成要件处于同一层次,相互之间欠缺阶层性或位阶性,犯罪成立的判断具有整体性和......
犯罪构成体系是为刑事诉讼证明实践服务的,因此对于该体系的完善,应从刑事诉讼证明实践的视角出发。从证明对象上看,犯罪客体是多余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