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物质生产相关论文
试验于2016-2017年在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现代化农业产业园(33°05’N,119°58’E)进行。以近年来在生产上表现出......
高产、多抗和适应性广是超级杂交稻具有的不同于常规稻的几大优势,而近些年超级杂交稻的选育逐步成功,一些超高产水稻品种的推广逐......
试验于2017和2018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校外试验基地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进行。以江苏大面积推广的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验材......
全球很多国家面临人口剧烈增长与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供需矛盾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面积生产出足够的口粮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农......
近年来,长江中游区玉米产需矛盾突出,早稻播种面积明显下降。发展长江中游玉米生产是解决本区域玉米产需矛盾的根本途径,因而随着......
试验于2015-2016年扬州大学校外试验基地江西省上高县进行。在当地应用的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中各选两个品种为材料,即......
以扬麦20为材料,研究后期追氮时期对小麦花后LAI、叶绿素含量、光合物质生产与运转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150×104、225×......
为探讨钵苗机插技术在淮北稻区的适应性,本研究在淮北地区麦-稻两熟制条件下,以杂交粳稻(2640、1640)和常规粳稻(连粳7号、徐稻3号)为材......
以江苏省苏北、苏中地区主推的4个中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直播、机插、手栽共12个处理,于2012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
【目的】旨在阐明施氮量和直播密度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处理......
试验于2013-2014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进行。在大面积应用的籼粳杂交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中各选两个品种为材料,即籼粳杂......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印刷播种方式下机插水稻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特征。结果表明,与常规播种方式相比,印刷播种方式能提前......
试验于2014-2015年在扬州大学校外试验基地兴化市钓鱼镇(33°05N,119°58’E)进行。以优质稻米南粳9108为材料,在秸秆还田条件下,......
采用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硅肥对小麦养分吸收与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产麦田增施硅肥可以促进小麦对氮、......
本研究针对水稻钵苗机械化育、插秧发展中主要存在的技术问题,于2011~2013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基地,以及江苏省稻麦科技综合示范......
在田间条件下,以3个杂交棉品种(鲁棉研25、石杂2号和新陆早43)和2个常规棉花品种(新陆早13和新陆早33)为试验材料,通过两年试验研......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定额下氮肥施用时期对甜菜生理指标、灌溉水生产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为甜菜水肥高效利......
当前,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剧,给农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加快水稻机械化进程,能够实现水稻稳产、增产,为农业生产带来......
为了探究黑土区水稻光合物质生产特性对耗水过程的响应规律,于2017年在黑龙江省水稻灌溉试验站的蒸渗仪内进行了水稻耗水试验。采......
试验于2015-2016在扬州大学校外试验基地兴化市钓鱼镇(33°05’N,119°58’E)进行。以大面积应用的优质食味稻米南粳9108为试验材......
试验于2011-2013年在扬州大学试验农场和安徽省凤台县水稻原种场进行。在南方稻区大面积应用的常规粳稻、杂交粳稻、杂交籼稻中各......
试验于2010-2011年在扬州大学海安试验基地及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进行。以粳型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南粳44为研究材料,用434单......
在南方稻区大面积应用的常规粳稻、杂交粳稻、杂交籼稻中各选2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根据钵苗机插不同穴距设置高、中、低3种密度处......
经两年小区试验,在每亩三万株的密度下,比较各种株行配置方式对大豆生育、共生固氮的效应发现,60cm双行栽培方式在大豆生长发育、......
【目的】研究不同机插株距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的运筹方式,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
为研究适合复播大豆高产的种植方式,于2016年在伊宁县进行了复播大豆田间试验,研究同一密度条件下,行距×株距分别为:30 cm×6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