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中兴相关论文
自古以来,山东即为冶铁业的发达地区,特别是两汉时期,这一地区更是全国重要的冶铁手工业生产基地。建国以来,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不断深......
从光武中兴到明章之治,东汉王朝大力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恢复国力,社会生活重新恢复了勃勃生机。同时,东汉文化也获得进一步繁荣,并最终完......
题壁,是指将有关文字或图画题写在寺壁、驿壁、屋壁、桥梁等建筑物的壁面上,以传播信息、发表言论、发布文学或书法绘画作品等。题......
西汉时期,国家为了加强对京师及其畿辅地区的控制和管理,将秦代的内史辖地一分为三,称为三辅,其中将京师长安所在的郡级地区称为京......
<正>对光武帝刘秀这个历史人物,古人颇多赞誉,尤其是向称进步和唯物的思想家王夫之,称光武帝刘秀“允冠百王”,超过历史上所有的皇......
光武帝刘秀下诏度田,目的是清查核实垦田亩数和户口、年龄,并不是打击土地兼并和豪强势力。经过努力,度田成功。
Emperor Guangxu......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宽24.8厘米,长528厘米。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 宋徽宗为此画题名《清明上河......
董宣,字少平,东汉陈留圉县(今河南开封杞县)人。纵观董宣七十余载人生,共历经西汉衰落、王莽改制和光武中兴三个时期,可谓跌宕起伏......
"汉再受命"是两汉之际影响颇为深远的一句谶语。汉昭帝时公羊学家睦弘首发其端,甘忠可、夏贺良将之进一步系统化。其本意是要求改......
东汉王朝在经历了"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的辉煌之后,逐渐走向衰落,呈现出江河日下的没落状态。这一时期吏治腐败,政局动荡,经济凋敝,......
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帝王,他开创了令后人追慕不已的“光武中兴”。在两汉交替时纷扰繁复的局势中,刘秀虽“无尺上之柄”......
<正> 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县西南)人。为汉高祖刘邦的八......
<正> 《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2期发表了张志哲等同志写的《王莽与刘秀》一文,文章的重点虽是论述“光武中兴之业”,但涉及到绿林、......
汉光武帝刘秀在建立东汉政权和完成全国统一的过程中,构建起以皇帝、大司马、大将军、将军为序列的军事领导体制;统一战争结束后,......
<正> 公元25年六月,为推翻倒行逆施的新莽王朝作出卓著贡献的绿林军和赤眉军正忙于火并,被“更始”政权派往黄河以北招集农民起义......
<正>2016年11月26—28日,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湖北省东汉文化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东汉史学术研讨会"在......
黄道周出生于东山,是明末漳州著名大儒。黄道周一辈子研究易经,试图把易经卦象和星宿运行统一起来,用天象运行和日月寒暑的变化说......
【正】 刘秀自地皇三年(公元22年)于春陵发愤起兵,“昆阳之战,威震天下”。不到三年,在鄗(今河北柏乡县北)称帝;不久,定都洛阳,重......
论东汉前期的“诸王之乱”曹金华东汉前期,肇自于"光武中兴",继之以"明章之治",天下一统,百姓归心,"朝无威福之臣,邑无豪杰之侠","吏称其官,民安其......
<正> 历史的转折,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积量变到质变或部分质变的表现形式,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跳跃.但这种运动方式并非一蹴而就,它可以......
<正>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前256—前195)、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前6—57)、蜀汉开国皇帝刘备(161—223),号称"三刘"。他们各自成就了一番......
《东汉的统治》教案执教:银川十五中朱小丽简评:卫仰青教学目的1.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王莽改制、光武中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黄巾......
刘秀的“五提倡,五反对”.于己是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于国是为政之道,治国之道。他靠柔道夺取了政权,巩固了政权,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正】 一、教学目的: 讲述东汉初期的经济陕复和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使学生了解: 1.汉光武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调整统治政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