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通义》相关论文
《风俗通义》约成书于政局动荡的东汉末年,是一部记述汉代社会风俗历史的重要著作。应劭在著述过程中,大量引用了儒学典籍,尤其是......
乐正后夔一足 俗说:夔一足而用精专,故能调畅于音乐。 谨按:《吕氏春秋》:“鲁哀公问于孔子:‘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以......
题壁,是指将有关文字或图画题写在寺壁、驿壁、屋壁、桥梁等建筑物的壁面上,以传播信息、发表言论、发布文学或书法绘画作品等。题......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浴兰节”“蒲节”“女儿节”等。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
再次考神农炎帝姜轨称伊耆氏后,教民耕种,号皇神农在淇山之阳。炎帝姜轨教民耕种,兴农业,遂由伊耆氏,进而号皇神农。帝姜轨称伊耆......
段国的始封与段氏受姓有关 段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据2007年公安部公布的全国户口统计数据,段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7%,如此......
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人之言:“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
《风俗通义》是东汉应劭所撰写的一部关于民间风俗的专著,全书共分为十章,应劭从“辨正风俗”的角度出发,对于民间的俗说、传说进行有......
透过对《风俗通义.声音第六》中声训词条的整理,发现东汉时的人们往往在阐释某种事物的名称时使用,本文试从音同音近角度切入探究......
文章从音同音近角度切入力图探究《风俗通义》通假字的语音关系,笔者通过梳理、查证、认定等大量考据工作,最后从训诂角度认定了全......
<风俗通义>为东汉应劭所作.其书编成当在公元194年至204之间.应劭在<风俗通义·序>中说:'今俗语虽云浮浅,然贤愚所共咨论,......
应劭在《风俗通义》之《愆礼》《过誉》两卷中以17个事例刻画了东汉时期士大夫阶层在践行礼制规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服丧......
<风俗通义>为东汉应劭所作,书成当在公元194-204年之间.<汉语大词典>是1986-1993年陆续出全的,它所搜集的词条是比较齐全的,但典籍......
《风俗通义》中有许多关于神话故事的描述,不仅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材料,还记录了民间流传的怪异故事,具有一定的文学意味,为后世小......
古人记正整数,一般以十进位。《汉书·律历志》云:“数者,一、十、百、千、万也。”万以上呢,按应劭《风俗通义》的说法,则有......
<正> 局部与整体具有同等的意义,这种观念在原始思维中似乎已成为普遍的原理。原始人当然不致于分不清头发、指甲之类局部物与人身......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期刊
《风俗通义》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汉代文献,它不仅是对汉时社会生活的记录,更是一位乱世儒臣个人政治理想的表达,尤其是书中......
应劭写作《风俗通义》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辩风正俗,为封建统治提供借鉴。《风俗通义》的求实精神表现在对无神论思想的张扬、对人......
中国小说的发生、发展,当代研究小说的学者普遍认为子书、史书、神话是它的三大源头。其中汉代子书上承先秦子书,下启魏晋志人、志......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 《聊斋志异》为什么会“风行天下,万口传诵”?这和作者采获的民风国俗有关。“‘民俗’包括了民众的心理方面的事物”,英国伯......
《风俗通义》是一部史学著作,而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著作却归入子部"杂家"类。与其他子部著作相比,这部著作的文体特点及其......
《风俗通义》是东汉应劭撰写的一部关于风俗的书,该书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在中国小说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对魏晋志人志怪......
本文通过运用张家山出土《二年律令》中规范家庭财产问题的有关律文与《风俗通义》中两则遗产争夺案例的对读,希望做到以下两点:一......
《风俗通义》为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应劭所撰,是他仅存的少数几种著作之一,也是他最为后世称道、影响最大的著作,颇受学者重视。对《......
《风俗通义》是东汉应劭创作的一本记载社会风俗礼仪的著作。本文立足于前人对《风俗通义》进行文学研究的基础上,以文学与风俗的......
<正>有人向往政治家,有人想当学问家,能否遂愿,因人而异。命运眷顾,鱼与熊掌,二者得兼;运气稍差,左支右绌,难能取一。还有人一时仕......
《灰阑记》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国内有学者著文论及了它的来源和世界性影响问题,这有意义。但学者关于《灰阑记》题材来源的说法是不......
引言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艺术历史悠久。中国古代以材质区分八类乐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琴属丝类乐器。......
<正>山西绛州李行道,是元代平阳戏剧圈的重要作家,他的《灰阑记》不仅是元代包公戏中的佼佼者,也是最早传人日本、欧洲的作品之一......
《风俗通义》是东汉学者应劭撰着的我国古代最早记录风俗的文献。它是一部对后世文化研究有深远影响的文献,是我国古代要籍中杂史类......
应劭,东汉南顿人,主要生活在汉末灵、献帝时期。《风俗通义》是其在镇压黄巾军起义的过程中写成的。应劭有感于社会的动荡,民心的......
<正> 一、无可争议的"筑""筑",作为失传了的古代乐器,文献的有关形制著录,诸说不一,情况很为复杂。要者,或在不同时代中渐有发展变......
《搜神记》是魏晋时期一部具有集大成性质的志怪小说集,在其形成过程中,作者对于前代志怪故事文本的辑采,发挥了重要作用。干宝借......
《风俗通义》简称《风俗通》,内容以考释议论名物、时俗为主,在阐释声音、祀典、山泽等章节中广泛运用了汉时盛行的声训释词方法,用声......
汝南应氏自西汉以儒学起家,至汉末七世通显。这个家族是汉代有名的经学世家,不仅有良好的家学传承,而且家族中代有以文章显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