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菩萨相关论文
承德避暑山庄的东部和北部,围列着12座金碧辉煌的寺庙。1994年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气......
修建于乾隆36年的普乐寺,是一座谜一样的寺庙。从建筑格局、建筑方位、宗教内容等方面,大大突破了常规寺庙建筑的常规。寺庙后部的主......
在印度的佛教石窟以及我国西藏地区,八大菩萨曼荼罗的造像和绘画曾广为流传.本文分两部分全面探讨敦煌石窟的八大菩萨曼荼罗图像,......
敦煌石窟为观察南北传密法互动的重要窗口,中唐榆林25窟正壁的主尊代表南传中印胎藏及佛顶尊胜系“毗卢遮那佛”的仪轨,而其榜题“......
本文对在四川石渠、青海玉树和西藏昌都等地区发现的大日如来造像按照组合形式的不同分为单尊、三尊组合和九尊组合进行了归纳整理......
本文主要以大英博物馆藏Stein Painting50 Ch0074文献为中心,对吐蕃占领敦煌前后的敦煌及周边的八大菩萨做了图像上的解释。同时,......
在印度的佛教石窟以及我国西藏地区,八大菩萨曼荼罗的造像和绘画曾广为流传。本文分两部分全面探讨敦煌石窟的八大菩萨曼荼罗图像,......
<正>麦积山第11窟位于东崖东部,西邻第10和12窟,东侧为摩崖题刻“麦积山”,上方为中七佛阁(即第9窟),下方为第29窟。为平面方形中......
主要对天王堂上部穹隆体壁画进行了考证,结果表明其内容是依据法贤译《佛说瑜伽大教王经》的同本梵文原典《幻化网大怛特罗王》所......
期刊
文章对川藏青藏交界地带现今公布的9世纪前后吐蕃时期的摩崖造像及其古藏文题记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著录考释,并就各处造像之间在构图......
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有关莫高窟报恩吉祥窟的三条线索:崖面位置、报恩思想和八大菩萨造像题材。并对P.2991《报恩......
永登县海德寺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红城感恩寺始工于明弘治五年 (1492),是研究甘青地区藏传佛教不可缺少的部分。但这两......
印度埃洛拉石窟第12窟是著名的三层楼式样的佛教毗诃罗窟,共雕刻了八组八大菩萨群像,分属两种系统。石窟上下三层的正壁深处凿佛龛......
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所开凿的洞窟中,榆林25窟相对较特殊的一个,窟内南北两壁的观无量寿经变与弥勒经变延续了盛唐洞窟中经变画的构......
毗卢遮那是吐蕃时期最流行的佛教信仰和造像题材之一,共有四种图像组合方式。其中禅定印毗卢遮那与八大菩萨的组合最为典型,目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