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舍那相关论文
华严宗信仰在宋代社会非常普遍,长子法兴寺亦深受影响,因而,圆觉殿内出现了华严三圣之像。同时,受密教思想影响,主尊头顶宝冠。由此可见......
动画角色设计是动画创作的灵魂。卢舍那大佛的艺术特征反映了唐代特有的审美风格和文化情趣,将卢舍那大佛的艺术特征引入动画角色......
【正】 龙门石窟群开凿在寒武奥陶纪石灰岩层上,石窟区喀斯特溶洞极为发育,使岩层中出现了方向不同的构造裂隙、岸边裂隙、岩层层......
重视和推动我国的公共艺术事业正是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性任务.与经济工作一样,文化发展也有一个从粗放型走向集约型的......
龙门石窟的唐代佛教艺术 ,从窟龛形制方面所具有的厅堂式建筑结构及窟内地毯式雕花的装饰手法看 ,唐代洞窟在构造形式上反映着石窟......
【正】 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艺术宝库之一。她的二千一百多个窟龛,犹如斑斓的群星,点缀在伊河两岸的峭壁间。奉先......
本文探讨数字化复原卢舍那大佛的方法,通过考证分析卢舍那佛在华严经中的含义和龙门奉先寺像龛建造的历史背景,提出卢舍那雕像可能......
<正>麦积山第11窟位于东崖东部,西邻第10和12窟,东侧为摩崖题刻“麦积山”,上方为中七佛阁(即第9窟),下方为第29窟。为平面方形中......
<正>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西街,是闽南的佛教寺院。创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名大开元寺。......
自本世纪20年代日本学者常盘大定调查以来,中外学者对响堂山石窟的关注日深,有关研究文章数量颇丰,且日趋深入,但仍有一些尚未涉及或可资......
本文从佛教密宗曼荼罗的产生、基本标仅、分类、义译等方面,从唐代密教的事相、教相的历史和传承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证:法门寺地宫......
<正> 千佛崖(图一)位于“全国咽喉,嘉陵砥柱”的广元县城北五公里。即古石柜阁。《四川通志·山川志》引《清一统志》云:“千佛崖......
<正> 一佛事活动印度佛教,两汉之际传入中土,潜滋暗长,至东晋十六国,影响渐起,入南北朝,则蔚为风气,成为佛教发展的一个高峰。单论......
<正> 1976年秋,山东省高青县青城至周村柏油路西侧的排水沟(青胥沟)开宽加深时,在距地表5米处出土一批佛造像。县文化部门得知消息......
<正> 受一位我所尊敬的前辈黄羲平老先生的委托,准备做个小的头像雕塑。黄先生对武则天有很深的研究,并曾为女皇无字碑补字,在他的......
<正> 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佛教造像,作为国内近年来最为轰动的佛教考古重大成果之一,1996年即被列入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
<正> 1989年9月到12月,笔者一行六人在四川北部先后考察了广元千佛崖、皇泽寺、观音岩,剑阁鹤鸣山、环梁子,巴中南龛、北龛、西龛......
<正> 1994年,笔者在故宫发现一造型特殊的金铜佛像(图一),随即依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定名为卢舍那法界像,并根据金铜佛形制的变化......
本文根据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通过对粟特文、回鹘文、汉文摩尼教忏悔文的比较,重点讨论了摩尼教里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名词的翻译问题......
净慈寺是杭州著名的禅宗寺院,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寺后慧日峰北麓山腰处的石佛洞与无名洞造像应为吴越国净慈寺的重要组......
<正> 龙门石窟是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自北魏开凿以来,就有人进行记录,最早记录龙门石窟的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之后,宋......
<正>魏晋南北朝时期同佛陀创立佛教之初的印度一样,都是一个苦难的时代,因为战无宁日,苦难看不到尽头,人们便向虚幻的佛、菩萨寻求......
卢舍那示现三重本末成道——莫高窟第36窟三幅说法图新解梁尉英第36窟位于莫高窟中区第一层,实际上就是第35窟的前室。第35窟是唐窟,经西夏重......
佛教至迟在四世纪便已传入中古青齐地区,可直到北朝晚期才从边缘走向中心,以强大的声势进入该地区的主流信仰、意识形态与文化,进......
作为佛教发展和传播的载体,石窟艺术起源于印度,最初是为了满足僧人禅观修行和开展宗教活动需要,后随着信仰受众的多样化,逐步演变......
近些年在青州市及其周围的博兴、高青、无棣、临朐、诸城和青岛等县、市多次成批出土大量的北朝晚期个体佛教造像,计有石、陶和铜等......
近年来对大同华严寺诸佛像的见解,已经约定俗成,似无争议。但细加考证,发现今日流传的说法,尚有若干可疑之点,本文试就一些可资探索之处......
1995年,山东省临朐县文物局与县公安局追缴了北朝佛教造像一批共22件,包括圆雕佛像和菩萨像等。经查其出土地点为临朐及邻县地区。......
【正】中亚是世界三大文明交会区域。在中亚的东部,是我国的新疆。在天山南北,散布着于阗、龟兹、疏勒等城郭诸国。大约在战国至西......
艺术作品的残缺如果是伤残在次要的或重复的地方,往往会使作品更富魅力.有些作品残去了细枝繁叶,会更加凝聚、概括.古代雕刻因残损......
【正】 李玉昆同志《龙门续考》(《文物》1983年第6期)谈到净土宗三祖善导的卒年问题,引述《续高僧传·遗身篇》,认为善导之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