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卢遮那佛相关论文
法门寺塔地宫出土了大批唐代珍贵文物,曾引起国内外关注。有人认为法门寺地宫构成一个完整的蔓荼罗。罗炤仔细分析地宫的形制、陈......
新都宝光寺壁画绘制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或稍后,是已知最晚的中国古代独立涅槃图像。画面由双树涅槃、应尽还源及阿育王造塔三......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有可能是唐僧。”这是网络的调侃。其实,骑白马的也不可能是唐僧,因为在丝绸之路的万里沙漠中,骆驼才是最适合......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洪洞泰云寺的历史与现状,并且对于寺内壁画的内容、题材、构图、布局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关键词】洪洞......
千钵文殊菩萨,自从其本经《千钵文殊经》被判定为伪经以来,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注意,这自然与一段时期内一度贬低伪经价值的观......
【正】扣岑(Lloyd Cotsen)先生捐赠的众多铜镜当中不乏历代之精品,其中一枚"两心同长存"莲花人物镜是扣岑先生收藏品中最大的一件,......
大足石刻博物馆中心展厅陈列着一件毗卢遮那佛头像,原为大足宝顶山大佛湾14号窟内毗卢遮那佛的造像头部,原龛窟呈现的是《华严经》......
碧山寺座北面南,背靠之山碧绿苍翠,风光秀丽。平面布局为长方形,长145米,宽137米,占地面积19865平方米,计有殿堂、房屋108间,石碑1......
大黑天是云南白族地区本主信仰的核心。本文以云南白族大黑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剑川石钟山石窟第十六号龛的大黑天浮雕,滇西北横断......
相传农历十一月十七日为阿弥陀佛圣诞日。阿弥陀佛为梵文「Amitabha」的音译。 Amis,即阿弥陀’简称为弥陀,意为不可数、无尽、无......
摘要:莲华藏世界是《华严经》所构造的毗卢遮那佛居住和教化的净土世界,构成此世界的基本单位有风轮、香水海、世界种、二十重世界等......
略论中国佛教的佛身观方立天佛教追求的理想目标是成佛。佛身是怎样的?这是佛教理论的一大问题。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后,其继承者......
焉耆地处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位置,其佛教文化源自印度,后受到龟兹、高昌、于阗、敦煌地区佛教文化的影响,其信仰经历了由小乘到大......
本文论述了新罗统一时代智拳印毗卢遮那佛像 的形成过程及历史文化背景,认为其形成时代应在8世纪中叶,其佛像仿照密教金刚界 本尊大日......
法门寺地宫身处后室的八重宝函的第四、第五宝函中均出现头戴宝冠、持智权印为特征的毗卢遮那佛,说明毗卢遮那佛在八重宝函中担当着......
<正>目次一藏东地区考古发现的佛教造像遗存二大日如来信仰在藏东地区的传播三唐蕃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吐蕃佛教遗存青藏高原东麓,是......
<正> 藏传佛教亦称喇嘛教,属佛教密宗。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七世纪吐蕃奴隶政权的建立,佛教开始从我国内地、尼泊......
<正>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记载有"梵衍那国":梵衍那国,东西二千馀里,南北三百馀里,在雪山之中也。人依山谷,逐势邑居。国大都城......
<正>佛光寺是五台山最早的寺宇之一,在五台县豆村乡佛光村东,距台怀镇47公里。寺宇依山就势,坐东朝西,北、东、南三面环山,面临河......
<正>潘诺夫斯基说,"一首诗或一幅古代绘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传播"。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审美的意义;一层是功利性。对于......
<正>阿吒力教是指佛教大乘密宗传入南诏大理之后,与当地以白族文化为主的土著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密教新宗派。它兴盛于南诏中......
<正> 安岳与大足两县不仅地界相连,而且两县的石窟艺术在时代、内容、风格和形制上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各有其特征。本文试......
<正>"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1],这是华严四祖澄观对《华严经》做出的高度评价。《华严经》历来被称作"经中之海"、"经中之王......
青州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也有着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宝藏。距今8000年的北辛文化时期就有人类在此居住,历经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
此文通过探讨早年从北方黄河沿岸某地流失的五重宝塔的佛像不同属性,认为五重宝塔的毗卢遮那佛具有显现的十方三世诸佛的功能,在五重......
华严三圣造像是依据华严经变而来的佛教造像,华严三圣分别为释迦牟尼法身佛毗卢遮那佛,骑青狮的文殊师利菩萨,骑白象的普贤菩萨。......
<正> 菩提瑞像窟(旧称伎乐天人窟)地处广元千佛崖柏堂寺上方,属四川石窟遗像中规模较大,雕镂精美的大型洞窟之一。窟形为方形平顶......
<正> 密教包括杂密和纯密。杂密经典自东汉以来已在中国传译,因此北魏孝文帝初年在大同云冈开凿的第7、8窟。宣武帝时期在洛阳龙门......
作者等经过历年调查,在延安市所属区县的宋金石窟中发现一批密教大日如来图像。这些图像包括多种存在形式,或属于金刚界曼荼罗成身......
卢舍那示现三重本末成道——莫高窟第36窟三幅说法图新解梁尉英第36窟位于莫高窟中区第一层,实际上就是第35窟的前室。第35窟是唐窟,经西夏重......
大乘佛教宣称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并由此将佛推向神话。佛教传入藏区青藏高原时,大乘佛教已成定势,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藏传佛教自然拥......
安岳华严洞石窟李官智华严们石窟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城东南56公里赤云乡的箱盖山。共有二窟造像159尊,明、清碑刻题记24则,分别刻于《华严洞》......
《华严经》是一部重要的大乘佛教的经典,它以其庞大的篇幅,大量而丰富的形象描写,构筑了自己独特的大乘佛教的思想体系,对大乘佛教......
大足石刻华严题材的石窟中,毗卢遮那佛造像比较典型。为了对此佛像在宗教哲理与石刻美学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以前述例证为基础,再......
论吐蕃时期的敦煌壁画艺术李其琼敦煌唐称沙州,于建中二年(781年)陷于吐蕃,大中二年(848年)敦煌人张议潮收回河西十一州,恢复唐制前的67年间,瓜沙诸......
《文物》2003年第9期刊载的《西藏阿里札达县帕尔嘎尔布石窟遗址的调查》 ,是一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简报。但该文图一三的说明“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