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干旱相关论文
华北地区的年降水主要集中在盛夏时期,7-8月华北地区干旱发生的频次增加,并呈年代际增强。研究使用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
研究使用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全球再分析数据,通过局地多尺度能量涡度分析法(MS-EVA)研究7-8月亚非急流入口区域......
从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西侧绕流偏北风系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和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研究表明,前者对后者有......
干旱是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广的自然灾害,近年来,华北地区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旱情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作物受旱程度......
2013年春季,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0℃,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8.3%,但气温和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东北气温持续偏低,华北出现区......
华北降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趋于减少,1977年后干旱化加重.小波分析发现1951~2000年华北降水频谱结构在60年代中期发生了突变,年际......
利用1951~2011年中国台站观测的逐日降水、温度和美国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本文分析2010年秋、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发生在华北......
为较全面了解我国华北地区有关单位开展的抗旱业务工作,更好地为长江流域今后开展抗旱工作提供参考,3月8日至17日,长江水利委员会......
利用1951~1996年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以降水量为主,兼顾底墒及蒸发状况,定义了华北地区24站春、夏季干旱指数.区域及单站干旱指数的代表性分析表明......
本文用准地转位涡对1980年夏季(7月1日—9月10日)华北干旱时期东亚阻塞形势的平均特征及其维持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发现东亚阻塞......
本文评述了1987年两次二氧化碳气候效应国际学术会议的情况,进而讨论了这种效应对我国温度与降水变化的可能影响。最后,根据10~2—......
利用1951—2000年中国160个台站降水资料和1958—2002年欧洲中心的ERA-40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和对应大气环流的变化......
研究了近50年华北汛期降水的频谱结构和演变特征及其与夏季风衰变之间的关系.小波分析表明华北汛期(7~9月)降水年际尺度成分约占总......
山西广布高山与岩溶,是华北平原地表水产流区和地下水补给区。研究该区域降水时空变化有利于全面认识华北平原干旱问题。应用时间......
期刊
利用近50年华北地区26个站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和全球大气海洋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北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和全球海气系统年代际变......
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于湿指数,该指数的主要特点是它是相对于一地的水份需要量而言的,并且针对干旱的特点,考虑了前期降水对近期干......
随着生态建设的推进,干旱石质阳坡造林成为灭荒攻艰的主战场.由于立地条件差、气候干旱等因素影响,导致造林成活率低,制约了造林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