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碰撞相关论文
利用激光脉冲控制原子的光缔合和碰撞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是当前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领域的两个热点研究方向。本论文在理论上研究了利......
高超声速气动加热问题是制约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的关键因素,减小气动加热和做好热防护设计成为实现飞行器长时间航行亟待解决的关......
电子与原子碰撞的电离反应是原子分子物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研究电子-电子关联及多体动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研究方面,......
我们用简单的系统实现了6Li费米原子的冷却及俘获, 研究了磁光阱中冷原子的装载动力学。 由于其质量小和反冲动量大等特点, 装载、......
在寒冷的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夜晚,人们抬头瞭望夜空,常常见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有时它像一条彩带,有时它像一团火焰,有时......
离子-原子的近距离剧烈碰撞是一种典型的多体、多自由度参与的量子体系间的剧烈碰撞过程,是研究强扰动下量子多体系统动力学演化的......
本工作利用0.2MeV~5.8MeV的Cq+(q=1、2、3、4)与He、Ar原.子进行碰撞,对碰撞的直接多重电离过程进行研究。实验采用反冲离子-散射离......
本论文包括负离子与原子分子碰撞的单电子双电子脱附实验研究和圆柱体裂变材料相关装置的无损探测方法研究两部分。 负离子与原......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场中电子-原子散射成为原子碰撞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其研究对于了解大气物理学、激光物理、天体物理学和等离......
20年前,人们通过物理实验方法获得了冷原子,今天冷和超冷原子成为了多学科交叉的物理实验室,超低温物理、超低密度凝聚态物理、超低能......
对于原子分子碰撞中的能量转移过程的研究可以确定分子相互作用势、碰撞粒子的能量分配及发展新型激光器。由于碱原子分子激发态能......
本工作利用兰州大学2×1.7MV串列加速器产生的17.9—120keV/amuC、30一323keV/amu C、 71.7—438keV/amu C、287—480 keV/amu C、15.9......
超冷极性分子与超冷原子相比具有更多的自由度、丰富的振转能级结构以及固有的电偶极矩等特点,在基本物理常量的测量、超冷化学、量......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兰利研究中心,科学家在一个名为“Planeterrella”的玻璃容器中再现了迷人的北极光。在这个圆顶的玻璃容器......
The eollision of alkali-metal atoms at ultralow temperatures have been studied, The .Scattering lengths and the effectiv......
用密耦方法及Tang-Toennies势模型计算了Ne-H2(D2、T2)碰撞体系的转动激发碰撞截面,得到了H2分子的对称同位素替代情形下Ne-H2(D2......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诞生100年来,在揭开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至今仍未解开的谜团,其中,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两个宇宙“幽灵”,被......
当入射氦原子能量E=0.2 eV时,用密耦方法计算了He-H2(D2,T2)碰撞的微分散射截面....
利用原子轨道展开的方法,对B4+和H碰撞过程中的径向偶合进行了理论计算。为了使计算结果精确并保持连续性,在波函数中加入了电子转移......
在商场里,出售着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灯具,如果你是细心的人,你会惊奇地发现,所有的节能灯都是荧光灯,而不是白炽灯,其原因是什么呢?通过......
文章简要介绍了电子束离子阱(EBIT)的发展背景及其在国际上的状况,较详细地解释了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了它在分解研究等离子体......
利用R-矩阵方法计算了慢电子(E5eV)和碱土金属原子Sr的碰撞过程。计算了Sr原子对电子的散射截面,研究了碰撞过程中的共振结构以及反应通道之间......
用模糊势方法研究和计算了电子被B、C、N原子散射的微分截面(角分布),入射电子能量从0.1-1.0eV,计算的角分布从0°-180°。从理论研究和计算中看......
文章导出一种由两个中性的惰性气体原子之间的碰撞引起的电四极辐射几率。对于热平衡的惰性气体系统,推导出由碰撞引起的总辐射能量......
本文详细介绍一个模拟具有给定动能的离子在国体中传输及引起原子碰撞级联过程的 Monte Carlo型程序,包括原理、物理模型、计算步骤、适用范围......
期刊
<正>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对一个微米大的原子进行了研究,这个原子在其电子轨道上带有数万个正常原子。科学家在实验室首次......
本文回顾了原子碰撞方面的研究工作,评述了近年来这一领域中的若干进展。目前原子碰撞的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应用到化学动力学、气体......
本文概述了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老一代物理学家为我国原子和分子物理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培养......
<正> 在玻尔(Bohr·Niels)原子结构理论发表的第二年,即1914年,德国人夫兰克(J·Franck)和赫兹(G·Hertz)用慢电子与稀薄气体的原......
<正>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最基本的两条客观规律.这两条规律不仅在力学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电......
<正>1问题的提出使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向外跃迁有两种途径,一是用光照二是通过具有一定动能的实物粒子的碰撞。用光子作用到氢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