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戏曲理论相关论文
艺术创作中"虚实"分配的问题是创作者及理论家一直在探讨的,古代戏曲理论 "虚实"观分为偏重"实"与偏重"虚"两大类,"虚"......
俞为民教授、孙蓉蓉教授继15册700万字的《历代曲话汇编》在黄山书社问世之后,煌煌180万言的《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上下册)201......
<李笠翁曲话>是清代李渔<闲情偶寄>一书中的"词曲部"和"演习部",后人通常把这两部分叫做<李笠翁曲话>,其独到的音乐美学思想:一是......
一、当行与本色的涵义“当行”“本色”二词在古代戏曲理论中讨论颇多,实并不源于曲。明代著名曲家王骥德云:“当行本色之说,非始......
<正> 《明代戏曲评点研究》,朱万曙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定价24元。戏曲评点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上一种主要的批评形......
<正>自隋唐以来,三国故事就成为戏曲作品最重要的创作素材。关羽作为三国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被历代传颂。至明清时期,关公戏受到了......
<正> 本文试图作这样一种努力:淡化戏曲理论史研究中以著述者为线索的表述模式;而直接以理论思想的发展为中轴线,从而概括性地勾勒......
古代曲论中的表演论俞为民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曾产生过许多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表演技艺,积累......
<正> 戏曲的功用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中国历代戏曲理论家们作过多种不同的回答。最正统的当然是“教化说”,或曰“劝惩说”。但......
<正>在明代剧坛和古代戏曲理论批评史上,何良俊(元朗)算不得一位大家,与王骥德、徐渭、李渔等人的著述相较,其曲论篇幅不长,涉及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