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体相关论文
1948年7月,连江支队司令员冯光、政委周明率领一团(代号“飞雷队”)挺进新区。同志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经过一个多月,走了上千里的崎岖......
作为地理文化概念的"江左"以名士风流为内核,其浓厚的地域色彩又集中体现为"吴声""吴歌"之风。至于唐代,以对魏晋名士风流的延续和......
对于杜诗中"吴体"的内涵,一千多年来一直未有定谳。通过对《九家集注杜诗》中标注"吴体"的四首诗的格律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吴体诗"是......
吴体是我国宋元之际的著名诗人、诗评家方回的评点著作《瀛奎律髓》中的重要术语之一。清代纪昀等历代学者对其所指解释不一。本文......
唐以后的吴体诗外延不断扩大,不利于人们客观认识其特征,唐代确为吴体的只有杜甫、皮日休和陆龟蒙的9首题标"吴体"诗。归纳七言永明......
杜诗"吴体",影响深远。宋代诗坛,追求变革,黄庭坚等众多诗人,宗师杜甫,将"吴体"推而广之。对《诗薮》中涉及的杜甫"吴体",以及欧阳修、黄......
方回的"吴体"诗论,有其独有的理论内涵与诗学意义。通过对杜甫七言大拗律诗"全拗"声律特征的发现与揭示,方回提出了"吴体"的诗学概......
“齐梁体”诗是盛唐诗人在近体律诗定型后刻意仿效齐梁诗风或诗律而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岑参《夜过磐豆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
杜甫有一首题目为《愁》的七律,题下自注曰:"强戏为吴体"。其格律与通常的七律规则,多有不合。杜甫七律中的此类诗,岳麓书社1987年......
完善与破弃——对杜甫“拗体”的思考刘明华杜甫的拗体,既是杜诗研究中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是汉语诗律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拗体的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