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镜秘府论》相关论文
日本汉诗创作指导性著作《文镜秘府论》及诗歌文选集《和汉朗咏集》均成书于日本文化发生转型的平安时代,在编选思路和方法上具有一......
《文镜秘府论》是由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高僧空海(774-835)编纂的日本诗学史上第一部汉诗学理论著作。空海作为日本第十七次遣......
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撰写的《文镜秘府论》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其中“法式”论主要是关于诗文作法的理论,其......
学位
《秋夜泊江诸(渚)》是一首存于诗集P.3619的佚名诗歌,前辈学者对其进行过校录、整理,本文旨在对其重新校录,并对其出处、作年、作......
期刊
《文镜秘府论》引录一篇唐人文论,日本学者怀疑是《芳林要览序》。从四个方面的内外证据作综合考察,这一说法都不可信。这篇文论实为......
《文镜秘府论》有云:“凡制于文,先布其位。”“建其首,则思下辞而可承;陈其末,则寻上义不相犯;举其中,则先后须相附依。”意思是说作文之......
日本的《文镜秘府论》说:“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首次,阶梯之有依也。”梁启超先生一贯倡导的作文法也是主张把谋篇布局放......
海外汉籍《文镜秘府论》产生于日本文化在中国文化全面影响下凝结成形的时期,它既是为了适应政治教化之需而编,也是为了帮助日本学习......
摘 要:对偶辞格是我国古老的修辞方式,它经过漫长的发展期,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辞格之一。本文主要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对对偶辞格的......
日本现存《文镜秘府论》古抄本地卷《八阶》、《六志》二篇都有"文笔式"或"文笔式略同"和"笔札略同"字样,说明这二篇为《文笔式》和《笔......
《诗式》是皎然晚年的作品,《诗议》是皎然早期的作品。《诗议》肯定用事,基本否定齐梁诗,反对俗巧,但大历时期文风崇尚俗谑,盛行游戏为......
空海的《文镜秘府论》是一部著名的诗歌理论著作,从该书卷次命名和命名的顺序,可以看出空海在吸收和传播汉文化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民......
从诗歌史看“八种韵”,其名分、来历不尽相同。同音韵,《八种韵》作者未视作押韵形式;叠韵之韵、叠连韵、重字韵和交锁韵,是《八种韵》......
日本文论自《文镜秘府论》始,迄今已经有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按时代及性质可以划分为传统文论(古代文论)和现代文论两部分。其中古代......
王昌龄论文学“南北宗”,以北宗指北方汉魏风骨,以南宗指南朝文风,实际承继了魏征、李延寿等关于南北文风不同的说法。王昌龄论“意”......
【正】 成语,是旧词、现成词语的意思。形式多种多样,自两字以上至一句不等。始称成辞,后又称为成言、全语等,主要用于骈文、诗词;......
【正】 弘法大师是日本高僧空海的敕赐法号,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杰出的人物。他和阿倍仲麻吕、鉴真大师等历史上许许......
日本空海大师编撰的《文镜秘府论》蕴含了丰富的修辞学思想。其中的修辞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镜秘府论》中关于“......
最近二十年,中国内地学者对六朝文学的关心主要集中在南朝。这是因为受文学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界对南朝文学......
成书于日本平安时代、中国唐代的《文镜秘府论》,编入大量中国诗文论著作,其中不少已佚,从这些已佚著作可以了解中国六朝至初盛唐......
《文镜秘府论》初稿编撰当在817年以后,不太可能作于空海居高雄山寺时期,日本小西甚一的看法可能有误.817年前后空海向嵯峨天皇谈......
<正> 《文心雕龙·体性篇》是刘勰的一篇风格专论,八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多年以来,学术界就八体问题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中有“江宁侯温而朗”一句,历来诸家注解皆不知所论何人。近见林晓光先生发文认为“江宁侯”非指“......
<正>十至十三世纪,约是中国的宋代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和日本在文论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在诸多文论形式当中,诗话是一种重......
日本歌体论的许多分类名目和汉诗对属都来自中国诗学,这说明了<文镜秘府论>对日本诗学的直接影响;但日本诗学在发展中又经历了一个......
唐诗调声术是唐代文术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人对语音的分析非常细致,唐诗调声术有着丰富的音韵学背景,但这种音韵学的认识实际运用于......
<正>作为日本人编撰的中国诗文论著作,《文镜秘府论》对于研究中国六朝至唐代诗文论,特别是研究这一时期的作诗法,有着特别重要的......
<正> 由长春师范学院和日本国敬和园大学联合举办的"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8月3日至6日在长春南湖宾馆举行。来自中国大陆......
王昌龄与《文选》的关系,历来研究不多。从《文镜秘府论》保存的王昌龄诗论之作《诗格》看,王昌龄不仅学习《文选》,且以《文选》......
1一生数度迁居,最忆三居“三棵树”。一棵是梧桐树;一棵也是梧桐树;还有一棵,依旧是梧桐树。从第一棵经由第二棵再到第三棵,中间隔......
<正> 我开始阅读《文心雕龙》,记得是在1931年的春天,那时是重庆大学文预料二年级学生。以后断断续续地虽然耗去了不少的时间和精......
齐梁以来,从声律开始,兴起了对文学语言组织规律的细致探讨。因为声律具有极端的疏离情志而关注于细致写作技巧的特征,所以,逐渐使......
<正>"王斌首创四声说"是高华平近年提出的新说,他认为南朝有两王斌,一为宋齐时人,一为齐梁时人,皆著有《四声论》,宋齐时王斌约于......
<正> 唐代僧人能诗者颇多,皎然不但擅长写诗,而且还有论诗专著。明胡震亨认为在唐人诗话(指论诗格、诗法一类著作)中,“惟皎师《诗......
日僧空海的《文镜秘府论》是唐代一部比较成系统的诗歌理论专著,它的重要价值首先在于保存了一些中国已经失传的重要的诗论。《文......
“齐梁体”诗是盛唐诗人在近体律诗定型后刻意仿效齐梁诗风或诗律而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岑参《夜过磐豆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
同一问题,《文镜秘府论》西卷《文笔十病得失》前半和《文二十八种病》前“八病”引刘善经说有不同,《文笔十病得失》前半论蜂腰和日......
本文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运熙先生所著《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中的一节,此书即将出版。王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
“合本”为中古时期常见的书籍编撰体例。“合本子注”的概念最先由陈寅恪提出,由此揭橥中古佛经的编撰体例。空海在编撰《文镜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