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情相关论文
摘 要:一切景语皆情语,读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真是字字珠玑,句句含情,尤其是篇末引用的两首情诗《采莲赋》和《西洲曲》,......
以乐景写哀情,是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用让人感到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哀伤,表现心中难言之苦,难传之痛,从而使人物的哀伤......
一、历史上的云南民族志影像rn1923年,云南省长兼建国联军总司令的唐继尧为纪念“护国讨袁”战争.请香港友谊电影公司来昆明拍摄了......
惊悉恩师爱新觉罗(金)·啟孮先生,不幸于2004年4月9日凌晨谢世,噩耗传来,万分震惊而悲恸,潸然泪下,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难以抑制悲......
一般情况下,诗歌中景情关系是和谐的,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还有一种步和谐的情况: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写本应让人欢乐的景物来......
本文从对《永遇乐.元宵》这首诗情与景的赏析中得出结论:以乐景写哀情是古典诗歌创作中一种清新脱俗的反衬手法,并且列举这种表现手......
江淹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的辞赋家,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人生经历和个人思想性格的原因江淹的赋作......
子规,俗称杜鹃,又称布谷鸟。在古代,子规染上了极为丰富的人文色彩。相传杜鹃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因而夜鸣不已,声音凄切。在古......
王僧孺是南朝宫体诗人,他的诗歌特色,古人谓其“丽逸”。据王氏诗作考察,其诗“丽逸”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在内容上,多用清新亮......
本文通过探讨"箫"作为意象的不同引用,梳理汉代至唐代诗赋中箫意象的文化演变、发展过程及多义性成因。根据不同作品中箫意象感情色......
1941-1945年间,《秋海棠》以单行本小说、戏剧、地方戏和电影等形式风靡上海乃至全国,但故事内核基本保持不变。作为一个通俗的哀......
“物哀情结”这一抽象化概念,作为代表日本典型审美意识和重要文化,早已通过文学作品烙印在日本文人心中,成为了一种典型的民族文化印......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作诗不过情、景二端",情有乐有哀,景也可分乐景和哀景。所谓乐景,就是容易使人赏心悦目的景物,如和风丽日、啼莺舞蝶等;所谓......
乾嘉时期,在阳羡、浙西、常州三大词派消长更替之际,黄景仁另辟蹊径,在当时词坛独树一帜。黄景仁词中的哀情与豪气,阳刚与阴柔等二......
周瘦鹃精通外语,避免了时人随意翻译的弊病;熟悉欧美小说,对所译作品的选择具有专业眼光。他运用整体忠实而适度归化的翻译策略,使......
鸳鸯蝴蝶派的言情小说是对当时功利文学的反叛突围和对狭邪小说的批判继承后发展起来的.它以“衷情”为感情取向,通过才子佳人的人......
清末民初,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写情小说出现,哀情小说是其中一个支流。周瘦鹃的《此恨绵绵无绝期》发表于刚创刊不久的《礼拜六》,以......
“感伤”是李清照词的一大特色。其词伤春伤别哀怨淋淋,哀国悲志更具特色,表现了一种饱含哲理而又脱俗的伤感。本文从“哀别”、“......
儒家抑情,道家忘情,世说重情,《世说新语》刻画了众多风流人物,展现了人物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深情、任情、哀情等,情占据了心的主导地位......
东汉以来,私谥的盛行和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使建安士人们开始重视诔文中个体哀情的抒发,曹植的诔文创作体现出鲜明的私人化和抒情......
萧统《文选》对诔文的编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诔文文体观。在其文学进化观念的指导下,他所选八篇诔文皆为魏晋以降之作,且多是为......
贫病交迫,仕途困顿,是乾隆年间著名诗人黄景仁的人生写照。然而在诗歌领域,他取得了巨大成就,艺术风格上有着“哀情”、“豪气”融为一......
本文管窥了《诗经》中所描绘的四位弃妇的情感世界的建构问题,将其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哀为基础的共同的情感体验;二、以怨情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