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相关论文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历史观的内涵不同,历史观教育的内容、意义......
摘 要: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把南京大屠杀纪......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性,在于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乃至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
本文试图探讨我国以国家公祭的形式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合理性及必要性,以及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对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必然对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产生影响。史学工作者应当在理解公祭日设立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拓展、深化南京大屠杀史研......
作为历史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南京大屠杀已经分别过去了120周年和77周年,但从文化意义上讲,这两个大的历史事件依然存续在现实中,作为中......
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使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成为一项彰显国家意志的重要活动。国家公祭悼念的对象,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
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人民文化需求源于历史逻辑,人民......
<正>祭奠、缅怀、铭记、祈福……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12月13日上午10时,中央按照逢十周年的规格,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
获得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广播专题《世界记忆遗产的南京回响》,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广播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
《西安杨官寨遗址是应确定黄陵祭祀为"国家公祭"的考古学主证——论黄陵墓主即西安"黄帝都邑"杨官寨遗址族群盛期的首领》(1)一文,......
12月13日,古城南京。阴沉萧索的冬日街头,老老少少的普通市民或着黑衣肃立、或在胸前佩起象征和平的紫金草,再次以国家之名,祭奠78......
国家从2014年开始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凸显了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进行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国家公......
新媒体环境下祭礼仪式正在发生转型,国家公祭网是为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于2014年7月6日正式上线的。它看似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
本研究以议程设置和框架理论为基础,以“时度效”新闻观为参照,依据《人民日报》等媒体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2014年,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国家公祭日",以国家之名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勾连社会记忆,凝结国家认同。国家公祭是延续社会记忆......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77周年,为了悼念死难同胞,铭记历史,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全国人大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
国家公祭的意义在于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世界各国对战争死难者开展的国家公祭活动都彰显和平的主题。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涵丰富的......
今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电视台推出的《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特别节目,为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如何呈现历史叙事及构建集体记忆,提供了一个具有......
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极其严重的反人类罪行,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无数暴行中的一个最残暴的典型,是第二次......
<正>从2014年9月27日国家公祭日倒计时77天,至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仪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精心策划组织的"国家公祭·南京1213"新......
<正>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
空间具有政治性,是政治对抗的场所。南京大屠杀在军国主义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产生于特定的空间里,中国放下武器的军人和普通平民......
节日仪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节日仪式传播有助于人们的集体认同与文化认同,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本文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是固......
仪式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和认同塑造功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通过符号象征意义,通过传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