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北平图书馆相关论文
《图书季刊》是由国际联盟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与国立北平图书馆于1934年合办而成,1948年停刊,共出版12卷34期。《图书季刊》秉持......
民国初期,随着西学东渐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不断发展,近代图书馆及图书馆学随之兴起,图书馆学期刊也应运而生。《国立北平图书馆馆......
学位
京师图书馆成立于清代末年,在民国时期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当时社会各界多位知名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馆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19......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全国图书馆事业中的优越地位丧失,处境尴尬。具体表现在:政府拨款甚微,“国立”有名无实;接受新书呈......
1929年8月,国立北平图书馆与北平北海图书馆合组,成立新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同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委员会制度。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是......
摘 要 在查阅国立北平图书馆编印的《图书季刊》原始文献的基础上,论文系统探讨其编辑出版情况、学术传播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认为:《......
1928—1937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处于发展兴盛时期,在图书馆界内以及近代文化史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其时,馆办刊物以种类多、内容......
国立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其编纂群体的正式形成。通过对国立北平图书馆编纂群体概况、发展、变化、结构的揭示,以及......
《读书月刊》作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的馆办刊物,是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图书文化界信息的重要载体。阐述了《读书月刊》的创刊背景、......
袁同礼先生与国立北平图书馆张秀民河北省徐水县袁氏三昆仲:幼敦礼先生,从事体育教育,蜚声体坛。礼先生为著名地质学家。而老大同礼......
20世纪初期,我国图书馆界即已开展图书寄存服务。国家图书馆在京师图书馆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时期的图书寄存服务走在行业前列,制......
钱存训先生是世界著名的中国书籍史专家、图书馆学家,同国家图书馆有着深厚的渊源和不解的情缘。抗战期间,在日军占领下的上海,钱......
谭其骧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但他作为图书馆员的身份却鲜为人知.图书馆这块沃土,为他日后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给作为图书......
内容摘要:本文钩稽排比国家图书馆旧档中有关拍照影印敦煌遗书的档案文件,辅以其他资料,发覆掘隐,再现了国立北平图书馆20世纪30年代拍......
古籍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物质载体,面对蕴藏于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的文化思想,究竟应该如何解读,如何履践,不免令人有“一部十......
向达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图书馆事业家,他曾先后任职于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的任职经历,尤......
1933年,山海关沦陷,北平危急。为保证馆藏文献安全,国立北平图书馆开始分批次将重要文献转运至安全地点,最终南迁到南京和上海。七......
文章详细介绍了戴志骞先生起草的《草拟国立京师图书馆内部计划说明书》,探析了戴志骞先生在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布局形成及发展方面......
内阁大库舆图乃国立北平图书馆重要收藏,20世纪30年代前期,曾委托琉璃厂著名裱画店大树斋修复98种129件。此次修复耗时两年有余,修......
《宋会要辑稿》述论韩长耕《宋会要辑稿》为近世辑佚巨著,全书综八百万言,编次近五百卷,已影印行世。辑稿所收宋代历朝会要,虽因千百年......
《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是检索清代文集篇目的重要参考性工具书,是王重民先生担任国立北平图书馆索引组组长期间,带领组员们完成......
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后,关于编制联合目录的提案从未中断。民国时期国家图书馆曾编有多部联合目录,西文文献的联合目录几乎涵盖了北......
<正>自1925年8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的北海公园,正是以物质空间的方式,最具代表性地诠释了蔡元培的美育理念,特别典型地体现了民国......
民国时期,方志编纂、收藏、相关理论研究及利用均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气象。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方志的搜藏与文献揭示方面做了很多卓......
<正>所谓“烫样”,是指按照实物比例缩小、用草纸板、秫秸、油蜡和木料等材料加工制作的模型,因制作工艺中有一道熨烫工序,故称烫......
任鸿隽在中国近代史上,更多的是以"科学拓荒者""中基会干事长"的身份为人们熟知。其实,他对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是功不可没......
国立北平图书馆1938年初的南迁风波,是抗战时期文化界播迁西南的一个插曲。因该馆的合办性质,这次风波又呈现出与其他类似事件的不......
本文系蔡元培任北平图书馆馆长时所撰.钱玄同的写本有二,现均藏馆中.1931年上石.碑今矗立于我馆大门左侧.今值我馆开馆七十周年之......
图书馆建筑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图书馆的使用方式。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服务平民教育的理念下,新馆建筑从定......
国立北平图书馆作为中国近代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它的新建筑是在当时图书馆人的努力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倾力支持下所建设起......
1909年至1949年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含京师图书馆、北平北海图书馆)构成了20世纪一个独特的“精英思想世界”,在这个精英思想世界里,涌......
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图书馆,始创于1909年。经过20余年的辛勤搜集,到1931年,该馆成为中国最大的公共藏书机构。1933年1月,......
国家图书馆的样式雷图档、穆麟德藏书等特色文献的入藏都与朱启钤先生有极大关系。文章详细梳理了1929年至1937年间朱启钤先生与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伪新民会从国立北平图书馆劫掠了三十箱所谓"禁书"。根据国家图书馆档案记载,对于这批被劫书籍,无论是留守的北......
稽考民国有关文献可见,北平是当时国内图书馆数量最多、图书收藏最丰富的地区,国立北平图书馆为全国图书馆之冠,实为北平学术之中......
中基会乃民国时期管理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机构,将资助中国教育文化事业视为要务。中基会对国立北平图书馆倾注心血尤多,对国立北平......
1934年袁同礼出访欧美归来,北平《华北日报》对他进行了两次专访,分别是《北平图书馆昨开茶会欢迎袁同礼》和《袁同礼昨谈发展图书......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全国图书馆事业中的优越地位丧失,处境尴尬。具体表现在:政府拨款甚微,"国立"有名无实;接受新......
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因其职司所重,尤致力于文献典藏工作。其不仅注重对古籍文献,包括对珍本秘籍、地方志书、舆图文献、佛经......
<正>民国时期的国立北平图书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图书馆,其前身是京师图书馆,发展自中国500多年前的明代皇家图书馆"文渊阁",......
国立北平图书馆作为我国第一所国立图书馆,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战争危机,为避免战火洗劫,所采取的应对举措有三:一是馆藏的保护。为......
结合国家图书馆保存的图纸、信件、公文、合同等历史档案,对1930年代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建设历程进行梳理,发现本工程在项目策划及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