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储水量相关论文
水分是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的主要制约因素,降水和土壤水分是该区植被生长所需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深层土壤水分作为区域水......
针对黑龙江西部丘陵漫岗区坡耕地存在的干旱与水土流失并存的实际问题,本文选取了垄向区田、鼠道、鼠道+暗管、鼠道+垄向区田、鼠......
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受土壤水分限制,天然降水是土壤水分的唯一补给源,不合理的植被恢复方式加剧土壤水分亏缺,限制植被......
基于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内控水试验场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进水量(降水和灌溉水之和)对剖面......
针对毛乌素沙地造林受到风沙危害、干旱缺水、土壤贫瘠、动物干扰等多重环境胁迫问题,在榆林市开展“套篓造林”技术试验,并对其生......
为了探索冀中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生产新途径,试验设“一水两用”技术(玉米生育后期浇水同时达到玉米增产和小麦足墒播种的目......
研究切沟土壤水分及干层时空分布特征,有利于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植被恢复效益。以神木市六道沟小流域典型切沟为研究对象,对......
选择喀斯特高原峡谷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5-9月采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对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进行监测,以分析......
果园土壤储水量是果园高产的限制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实现果园高产稳产,从2001-2005年连续4年对延安飞马河流域果......
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开展了西藏蒸散覆盖垃圾填埋场试验,揭示不同植物生长条件下垃圾填埋场覆盖层储水量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通过在2007年、2008年、2009年3年期间对新修梯田土壤水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修梯田增墒保水能力较强,0~200 cm的土壤储水量(本次......
地膜与秸秆覆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为探索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在盐渍土壤的应用......
通过测定飞马河流域阴坡、阳坡、半阴半阳坡、川地不同部位0~180 cm的土壤储水量,分析了土壤储水量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坡位、坡......
[目的]研究麦收后不同耕作制度和田间管理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方法]运用比较法,研究了麦收后小麦高茬旋耕还田模式、高茬......
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造成诸多不利影响,甚至威胁地球生物的生存繁衍。在此背景下研究吕梁市两个县市农田土壤......
根据三江源地区自东向西分布的河南、甘德、曲麻莱3个牧业气象试验站11~17a土壤资料和降水资料,采用Surfer、Excel等软件绘制了土壤......
不同播期谷子田间试验表明,土壤储水量及土壤有效储水量均与作物生物量及土壤初始有效含水量有关,并建立了土壤储水量及土壤有效储......
为研究黄土区人工植被建设对深层土壤水分亏缺的影响,以晋西黄土区4种典型人工植被类型(苜蓿、刺槐、侧柏和核桃)和农地(对照)为研......
为了进一步阐明秸秆覆盖还田的重要性,并为石家庄地区推广小麦和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10月~2013年6月(2个小麦-......
通过对贵州花江峡谷喀斯特石漠化区4种典型石漠化植物群落中11种常见植物种叶片的δ13C值测定,研究了各植物种对影响植物碳同位素......
对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中耕地和退耕牧草地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进行了1年的定位观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研究了降雨对土壤储水量的......
为合理利用黄土丘陵区优良乡土草种,探索人工草地建设中乡土草种的最佳混播比例,选取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和达乌里胡枝......
通过两年的夏玉米微区试验(带遮雨棚)分析麦草覆盖和地膜覆盖的保水增产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排除降水影响的条件下,地面覆盖......
为了掌握朔州市玉米生长季土壤储水量变化规律,提高本地区农业种植土壤水分利用率。作者利用1995—2015年山西省朔州市玉米生长季......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北京的城镇化发展的越来越快,而北京市的可利用水资源也越来越短缺,导致供需不平衡。为了对北京市土壤的......
2003年至2005年对隔坡水平沟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利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年份雨水丰欠,落叶期比栽植期隔坡水平沟0 cm~20......
运用中子水分仪监测了鼎湖山土壤水分数据,分析了鼎湖山不同演替阶段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及其特征,探讨了温室效应对自然群落演替下......
为改善红壤板结状况,缓解红壤区季节性干旱对作物的胁迫,本研究在江西省选择发育于第四纪红黏土的典型红壤设置传统旋耕15 cm(RT)......
通过ECH2O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和EM50数据采集器对北京山区2种典型人工林地(栓皮栎林和油松林)土壤水分含量进行定位、长期观测、数据......
为探明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持水性能、土壤养分以及大豆生长的影响,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为......
通过对陇中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分的定期观测,用烘干法测定了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分析了土壤水分在植被生......
[目的]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低影响开发措施下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为该市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LID)建设及水资源有效利用的相......
人工草地建设是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态建设与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不同类型人工草地生产力、土壤水分差异,可为草地建设中草......
为降低云南冬春干旱给旱区农作物带来的农业损失,在云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的曲靖市开展了免耕覆盖栽培试验,试验设置了5种处理:......
为了比较出辽西半干旱地区刺槐适宜的成林密度,开展了不同密度刺槐林土壤储水量以及垂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的气......
以玉米为试材,采用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性胶体对沙化地进行处理,对作物产量和沙地储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前在沙地中施入......
利用土壤水分消耗法对库布齐沙漠不同立地人工梭梭林,由生长季初期与末期土壤含水量的变化量计算了其生长季的土壤水分平衡状况。......
本文定量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柠条林地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特征,分析了这些特征对柠条林生产力及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这不仅对分析该......
为探究适合甘肃省民勤地区畦灌条件下改水成数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2018年选用玉米品种‘先玉335’设置田间试验。畦灌试验设置4种......
在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林地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密度为1 400株/hm2与2 200株/hm2的刺槐林地分别代表研究区低密度和高密度的刺......
利用田间定位实验来分析植被恢复措施的自我恢复能力和其水土保持功效,目的为黑土区土壤侵蚀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
通过田间定位实验,测定了免耕、少耕、传统耕作和横坡垄作4种措施的地表径流量、侵蚀量、土壤储水量,同步测定了降雨量、降雨强度......
为揭示人工林在生长过程中对森林水文功能的影响,于2013年6—7月,利用双环入渗法对三峡库区重庆四面山5种人工林(杉木纯林、杉木+......
根据分布在长江、黄河源区的3个牧业气象试验站11-17 a土壤资料和降水资料,采用Surfer8.0、Excel等软件绘制了土壤储水量等值线图......
钙质结核是黄土高原成土过程、土壤侵蚀和人类活动的产物,尤其是在侵蚀严重的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钙质结核常常在表土聚集。钙......
关中平原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玉米/小麦轮作区,由于当地为了追求粮食产量的提高,过量施用化肥现象非常普遍,对土壤和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植被恢复,而土壤水分成为植被恢复的限制因子。本研究针对我国生态建设需求及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的......
土壤水资源是土壤层内经常参与陆地水分交换的水量,特别是根系带中能被植物利用并可恢复的水量。它表现为土壤水分不断补给与消耗......
在2007—2008年期间.通过对定西市蠼口林场不同人工林及当地的主要退耕还林模式和农田的土壤水分进行定点定期监测,研究分析了生长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