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观测技术相关论文
地震观测技术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它以探测地球物理化学指标和地震前兆现象的方法和技术为主要研究目标.以服务地震观测技术传播......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时至今日,地震预报并没有过关,预报水平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
标志着我国地震观测技术挤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全国第一个国产化24位区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广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日前在广州通......
维歇尔式地震仪rn德国地球物理学家.他设计的机械式地震仪,推动了当时的地震观测技术,至今仍在一些地震台使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在21世纪的前10年里,中国的地震观测台网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长期连续地震监测网络。中国的地震观测技术在走过学习、仿效、自......
2009年11月3日至5日,“中国地震观测技术讨论会暨丹江水库周边地区地震监测工作论坛”会议在河南省南阳市举行。此次会议是由中国......
宽频地震观测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更丰富的地球物理信号,对其新信息的探索和应用研究是一个正在挖掘的领域。目前宽频地震观测中的......
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震震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当所考虑的地震波特征波长小于震源的总的特征尺度时,整个地震可以看成......
2017年10月9-11日,由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主办、甘肃省地震局承办的"卫星地震观测技术与应用2017学术研讨会"在嘉峪......
2018年12月2—5日,由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江西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卫星地震观测技术......
本文应用数字化地震观测技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仓库进行了全天候人员活动监测可行性的评估研究,给出了仓库场地微振动背景参......
正值张奕麟先生80寿辰,谨祝他健康长寿,晚年幸福!张奕麟先生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加入了地震科学研究的行列,在50多年的地震职业生涯中,......
庄灿涛先生长期从事地震观测技术研究和地震仪器研发制造,在该领域做出了很大贡献,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推动了地震观......
针对地震观测技术论文中有关形变单位"毫秒",即10~(-3″)混用为时间单位ms的情况,笔者从单位符号的意义及观测技术仪器的工作原理......
2010年,正当全国人民沉浸在喜迎亚运的欢乐当中,我省地震科技工作者也同时迎来了广东省地震学会30周年华诞。1966年邢台地震发生以......
国家间的竞争集中表现为前瞻性技术领域的竞争 ,占领技术制高点成为各国国家发展的基本取向。本文结合地震观测现状和现代信息网络......
《高原地震》是青海省地震局主管并与西藏自治区地震局联合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青藏高原及全国地震科学的成果。内容涉......
随着宽频带地震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 ,全球及区域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密度正在不断加大 ,用于流动地震观测的宽频带地震仪的数量将继......
《四川地震》是四川省地震局主办的综合性地震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载地震学、地震前兆、地震监测预测、地震地质......
张奕麟先生是我国老一代的地震科学家,我国近代地震观测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张奕麟先生生于1928年10月12日,现在退休安居于上......
展望了将高新技术用于地震观测的前景 ,利用高新技术改善地震监测预报条件 ,扩大观测范围和增强综合分析能力 ,建立新型的三维观测......
近年来,随着地震观测技术迅速发展,地震台站数据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成为地震观测体系的重中之重。如何实现对网络和服务器性能的实时......
地震观测的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地震学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因此需要进行观测数据的质量分析及控制研究.本文详细调研了国内外地震观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