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雨相关论文
降水是荒漠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最重要限制因子,荒漠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物种对生长季降雨的变化极端敏感。根据生长季内每次降雨量,......
本文主要对AgI和液态CO2(LC)播撒对流云消雹增雨的效果作了分析和比较。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M5,模拟了2001年8月23日北京一次冰雹......
水分是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主要因子,降雨变化对放牧草原植被和土壤产生影响。为此,在兰州大学环县草地农业试验站,利用......
施氮水平和降水格局的改变有可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产生影响。根据全球气候模型预测,本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半干旱......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氮沉降和降水格局的改变会对土壤食物网中各种土壤动物及其相关的生态系统过程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蚂蚁作......
氮沉降和降水格局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作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蚯蚓对地上地下关键生态过程均有深刻的影响。蚯蚓群落对......
摘 要:针对2017年7月7~10日呼伦贝尔地区的一次降水过程,重点分析了增雨作业区的作业潜力,及人工增雨作业的部署、设计、实施,作业区形......
本文介绍了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包括作业点的选取及布局,作业的前期准备工作,作业实......
针对液态二氧化碳(LC)的播撒问题,给出了其播撒装置的基本特征、播撒率及主要影响因子;用FSSP-100、2D-C粒子测量仪、三用滴谱仪及......
根据环县城关镇南关外场WR-98型火箭规模化作业参数和西峰新一代天气雷达的连续监测资料,通过火箭增雨作业影响区与对比区自动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人工增雨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工增雨是人类做改变天气状况的实验时进行次数最多的......
利用单多普勒雷达资料产品对2003年8月3日和8月9日鄂西山区两次火箭增雨的作业条件和效果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依据多普勒雷达资料,利......
重点分析了祁连山下肃南的天气气候特点,探讨在祁连山区中段进行人工增雨(雪)的有利天气条件及其日数。结果表明,祁连山区中段的降水量......
民兵防空力量与地方增雨防雹力量实现一体化建设,是整合应战与应急力量体系,实现军地融合发展的一个具体步骤;是着眼有效遂行多样......
利用卫星全球定位(GPS)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探测、作业航线,用于实际探测和作业.通过计算,预先给出航线上的飞行坐标,以保障探测、......
人工影响天气在现代农业中起到了减灾防灾的作用,尤其是在防雹抗旱过程中的作用更加明显。文中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装置以及多种弹......
期刊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部,每年春季受地理位置、地形结构、西风带环流和天气系统影响,干旱、多风,对春耕春播和森林防火非常......
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20年来,各基金项目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基础研究成果,获得了一批显示首都基础研究......
对WR系列增雨防雹火箭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原理、作业时机、云层、射击点、射击部位的选择以及对WR增雨弹用弹量的选择进行综合分析......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的完全弹性三维对流云模式,对发生在2008年内蒙古通辽市8月26日的一次对流性降水过程进行催化模......
通过野外控制温度和降雨条件模拟气候变化,设计4种试验处理,研究对照(CK)、增温(+2℃,IR)、增雨(+ 120mm,W)和增温+增雨(IRW)处理对冷蒿(Artemi......
引言火箭在人工影响天气增雨防雹作业、运输和保管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近年来,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的人影作业安全事故时......
利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对2001年8月23日发生在北京的降雹性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播撒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播撒剂为碘化银(AgI)还是液态......
本文针对XR-05型“多功能人工防雹、增两作业火箭发射系统”介绍分析了发射控制器(简称发控器)电路工作原理,就发控器电路故障的成因......
为了解降水微物理特征,更好地为增雨抗旱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以2015年4月18~19日发生在山东的一次适宜人工增雨作业的降水过......
以2013年2月17日~19日的一次人工增雨过程为例,详细分析了人工增雨数值模式产品对人工增雨作业的指导作用,认为模式产品能够给出未......
为研究气候变化是否影响植物-真菌共生关系及植物的吸收功能,本试验以青藏草原优势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草地早熟禾(Po......
利用三维积云模式模拟2006年4月9日下午发生在广西东兰县境内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三维模式对该个例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新一代天气雷达、静止气象卫星和雨量等观测资料,对安徽省秋季旱期一次降水过程的增雨条件进行了分析。首......
为探讨生长季增雨对荒漠土壤中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根据内蒙古磴口多年平均降水量,设计了模拟增雨试验,包括对照、2个增雨时段(生......
本文建立了一个二维深对流云数值模式,用该模式模拟了一个实测强对流云个例。其结果同观测相近。本文做了一系列催化数值试验,结果......
本文解读了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的原理及条件,介绍了丹东地区2017年9月22—24日的1次防雹过程,从作业设计、作业效果方面对本次过程......
生产力是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的服务功能,而生物量作为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往往同时受到氮和水分两个因素的限制。在全球变......
选择科尔沁固定沙地利用一种野外增减雨试验装置研究了沙地植被生长特征对降雨增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6月,降雨增减变化对......
氮(N)沉降增加带来的土壤酸化问题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土壤酸化是否受到未来降水格局改变的影响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基于内蒙古......
吸湿性催化方法是人工影响暖性云雾的重要方法,过去认为其原理简单曾被推荐过,但由于催化技术中播撒物质要求携带量大、不易播撒且......
全球变化(如氮沉降、降雨格局改变等)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细根作为植被地下养分吸收的主要器官,其生产和周转......
利用15N示踪技术,设9个试验处理(夏季增雨、冬季增雪、施N肥、施N肥+夏季增雨、施N肥+冬季增雪、施P肥、施P肥+夏季增雨、施P肥+冬季......
利用多普勒雷达、地面降水、飞机等观测资料,对2016年4月12日东移北抬影响吉林省的河套低压系统进行人工增雨方案设计和效果分析,......
利用国家一般气象站和MERRA-2卫星再分析数据,运用气象站基础数据插值再分析聚类统计方法,对乌海地区近10年(2006年~2016年)主要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