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云相关论文
本文主要对AgI和液态CO2(LC)播撒对流云消雹增雨的效果作了分析和比较。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M5,模拟了2001年8月23日北京一次冰雹......
本文利用保康降水资料、MICAPS常规资料、TWRO1天气雷达资料及十堰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对湖北省保康县的夏季对流云宏观特征和雹云......
对流温度(Tc)可用于估计局地热对流发展的可能性,但在实际业务中囿于有限的探空时次和诸多前提假设,其实用性受到限制.针对此问题,......
东亚夏季风环流是东亚地区夏季最重要的大气环流系统,而大气环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云的出现及其结构。云垂直结构反映了云体内部的......
对流云是对流性天气的重要标志,而对流性天气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强对流导致的灾害性天气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
对流云是我国各地常出现的重要降水云系,深入研究对流云的演变规律、降水机制和对流云催化方案和效果,对于其降水预报以及实际外场......
在气象观测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使用相对有经济优势的WRF-ARW模式来模拟伊春地区的一次对流系统并且和美国PECAN观测试验中飞机观测......
强对流云数值模式系统是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三维对流云数值模式,开发的一个基于Windows的用于强对流云数值模拟模......
本文利用探测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初始扰动对对流云发生发展的影响。分析CaPE(Convection and Precipitation/Electrification)资......
本文建立了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识别降水过程中层状云和对流云的方法,分析了该方法在雷达估测降水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
云底高度是重要的云宏观物理特征参量,细致了解云的宏微观物理特征参量不仅有助于对天气系统的监测预报,也有助于对全球气候变化,空气......
大气气溶胶可通过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直接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也可作为云凝结核和冰核改变云和降水的发展和全球分布。为了......
利用二维面对称分档云模式,讨论了气溶胶类型及浓度对混合相对流云及其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性气溶胶谱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更有......
为了提高短时、临近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服务能力,更好地确定指挥人工火箭防雹(增雨)的最佳时机,根据宁夏银川、固原新一代天气雷达(C......
本文通过对机场2013年6月19日龙嘉机场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强雷雨天气过程的观测与分析,阐述了强雷雨复杂天气观测的侧重点,以其对观......
2013年5月15-16日福建省平潭县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其中高空低槽、低层切变线及西南急流是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强辐合上升运......
根据农七师雷达站 2000~ 2002年立体信息回波组合图资料,分析研究了直线状、波动状、弧线状、烟云状和宽带状等 5类冰雹型对流云回......
对流云是我国南方夏季主要降水云系,也是南方人工增雨的主要对象.为了尽快解决南方夏季对流云人工增雨的一些技术难题,2000年安徽......
1 南方夏季对流云特征统计结果2000年、2001年和2002年6~9月在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建阳市和龙岩市利用3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对224块对......
对流云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降水云系,含有丰富的云水资源,是南方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对象。为了研究江淮地区对流云发生发展规律,利用......
根据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在庐山高海拔观测场获取的2011年降水资料,结合宏观特征量、雨滴谱资料和雷达图像资料,将降水划分为对流......
使用2009-2011年天气系统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四种层结条件下萍乡地区的夏季对流云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水汽分布对云体结构......
利用北京SA波段天气雷达每6 min一次的体扫数据和FY-2气象卫星云图,以2015年8月22日北京平谷地区一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例,分析作......
为减轻夏季用电负荷,2004年我国许多省市实施了碘化银催化增雨降温作业。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强对流云(冰雹云)催化降温的机理......
为缓解夏季高温,减轻用电负荷,2004年江苏省实施了火箭人工增雨降温作业。本文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地面各项观测资料,对2004年11d 27......
由于对流云尺度小、生消快,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对其进行人工增雨效果评价是十分困难的事。本文利用2003年在“江淮地区对流云......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结合人工影响天气原理,引用人工影响天气数值实验的人工冰核浓度等有关参数,将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
采用二维分档对流云模式,模拟研究了不同的云凝结核(CCN)背景下三江源地区对流云及其降水的发展,以及吸湿剂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该......
本文从庐山近3a的雨滴谱观测资料中选取数例层状云降水和对流云降水个例,通过对两类云降水的平均雨滴谱分析拟合、各微物理量演变以......
对流云是形成暴雨、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的主要原因。基于准确识别对流云从而达到对灾害天气进行预警的目的,本文采用了模板匹......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完全弹性三维积云模式,对相似天气背景下黄河上游及渭北地区的强对流云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数......
运用1998年6~8月逐日逐时日本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红外辐射亮温资料,计算和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对流云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
利用改进的三维完全弹性强对流云模式,模拟了1998年7月21日晨发生在武汉附近的特大暴雨个例,结果显示,该模式模拟得到的降雨量与实......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的测雨雷达(TRMM PR)的探测结果,对1997/1998年 El Ni(n)o后期热带太平洋的降水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了非El Ni(......
利用宁夏24个测站1971-2000年常规地面观测中云状、总云量、低云量、天气现象、降水量等资料,对宁夏30年中层状云、对流云及混合云......
为了提高雷达图像的融合质量,创新性地将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相结合,运用到可见光和红外雷达图像的融......
利用WRF模式和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4日宁夏固原市发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此......
为研究夏季雷暴天气条件下的对流、降水、闪电的发展过程,有效使用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手段,如多普勒雷达、闪电定位仪等,利用中尺度数......
在建立不同降水云垂直结构模式的基础上 ,利用矢量微波辐射传输模式进行空基云雨遥感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 :星载微波辐射计 6 9GH......
为加深对对流云增雨催化机制的理解,避免催化指标的随意性,通过三维积云数值模拟和雷达加密探测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发生在湖北省......
近年来,青藏高原及周边省区(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的气象业务观测系统建设取得很大成效,并通过JICA项目国际合作计划的实施,在......
研究北京地区2007—2009年夏季8 km高度以下云出现概率(探测到云的次数与总探测次数之比)及云出现概率在一天内的分布规律,并研究三......
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三维对流云模式和2002年青海省河南县秋季外场试验取得的资料,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该地区秋季对流云降水主......
基于对流云云中催化剂扩散理论建立了一个适用对流云的云中点源催化剂扩散模拟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应用情况。讨论了催......
利用“海峡两岸及临近地区暴雨试验”(HUAMEX)加密观测资料和MM5湿物理显式方案模拟研究了1998.5.23-24自粤北移向南海海岸冷锋前对......
对“江淮地区对流云人工增雨外场试验”中3次催化作业过程,催化云和对比云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特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催化云的平均......
通过对江西干早期问的天气条件、气柱水汽量、对流云回波(云顶高、强度等)特征、作业技术方法等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江西省人工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