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文艺相关论文
<正>一、作为旁观姿态的"临窗"1934年,正当30岁的林徽因在北平同时作为建筑学家和文艺家而生活着。她的北总布胡同三号的家中定期......
本文所称香港南来作家,是指出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原因,由中国大陆南下香港的中国现代作家。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作家南下......
<正>1918年4月5日生于天津,本名查良铮,祖籍为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1924年3月16日《不是这样的讲》(文)刊于天津《妇女日报·儿童......
我不是专业作家,平生安身立命靠的是历史,所以凡事总喜欢从历史谈起。说来也奇怪,我从小学读书就喜欢国文和作文这两门课程,尤其是作文......
对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解读都离不开其独特的历史语境。《大公报.文艺》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副刊,主编萧乾组织了由当时文学界......
<正> 一值得骄傲的特色 1933年九月,杨振声与沈从文两先生所主编的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小说《蚕》。不出两......
<正> 前言在中外文学史上,不乏这样的现象:有些作家虽然留下了作品,但其生平经历、著述思想等有关传记材料,或因历史贻误,或由个人......
<正> 一人生的隐痛和文化的忧愤萧乾是平津作家群的后起之秀。他称杨振声、沈从文主编的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自己早期创作......
<正>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创作的催生使书评迎来了黄金时代。《大公报·文艺》(以下简称《文艺》)就是一个使......
文学史意义上的京派散文是以沈从文、何其芳、李广田、萧乾、师陀、林徽因、吴伯箫等为代表的以纯散文创作为宗旨的作家群体。在它......
<正> 1902年 12月28日,农历冬月29日,沈从文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厅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祖父沈洪富在清朝成(丰)同(治)之际曾任云南昭......
<正>一九三三年 3月 一、二八周年祭曲 《新诗歌》1卷3期 一九三四年 11月 比兰台罗的戏剧 20日《申报·自由谈》 12月 文学与生活......
<正>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阵阵"西风"刮到了中国。在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股"什么热"。这股"热"流很快影响到中国文......
<正>"京派"不同于京味。(参见赵园《话说"京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第1期)"京派"也不全是一个地理概念,京派作家尤......
孙毓棠(1910-1985),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史学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他还是一名杰出的诗人,他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发表新诗,曾......
1938年,32岁1月30日,农历丁丑年腊月廿九日,与学生军在寿州驻地度过除夕。1月31日,农历戊寅年正月初一,带学生军第二中队在寿州八......
【正】 十一月十一日手教奉悉,以事缠手,迟迟未复,请谅之恕之。对你提出的问题,经过向多方了解,谨作复如下: 一、传略。…… 二、......
在今日,无论何种现代文学史几乎都会辟专章专节来纵论"京派",这已成常例。但假若时光倒转,退回去三十年,那情景可恰好相反。我也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