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文艺相关论文
把延安文艺放在中国百余年历史进程中去观察审视,可以确定人民性是其最为本质的审美特征。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是中国共......
少数民族文学是新中国人民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起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紧密相......
延安文艺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研究的延安文艺特指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发展起来的文学艺术,......
秧歌是革命文艺的重要符号。一般认为,延安文艺座谈会是秧歌纳入革命文艺话语的转折点。新秧歌运动的兴起,也被视为政治意识形态形......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延安文艺研究受到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20世纪末,随着启蒙话语的打破、延安文艺现代性......
革命伦理即为革命思想的政治规定化,它彰显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人生价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时期的革命伦理价值观倡导对革......
五四启蒙思想凸显了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追求,受其影响,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对个体尊严、个人权利的关注与尊重.......
论文以赵树理、鲁迅等人的作品为例,论证了传统女性社会地位的转变。从被压迫的祥林嫂到可以为自己发声的小芹的形象,每一部作品每......
延安文艺是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富有精神魅力的文艺形态。延安文艺中歌词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历史阶段性特征,歌词中所表达的对于普通劳......
新时期国家再次强调文艺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体......
延安文艺发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那时的中国旧的一切还未完全打破,新的力量还未得到充分发展。正是在这样一个复杂而又痛苦的现代化......
本文尝试讨论丁玲在整风之后所写的、收在《陕北风光》中的系列报告文学中所呈现的“新的写作作风”。“新的写作作风”的出现与当......
延安文艺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一次成功实践,在其发生、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延安文艺创立了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
艺术发展到了今天,经历过了各种各样的形式的演变,同时也成就了各个时期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样式。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艺术也从最......
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延安文艺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和历史价值.在当代和未来中国,延安文艺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红色......
1942年至1947年,部分外国友人突破重重封锁深入陕甘宁边区进行观察,他们认识到陕甘宁边区同重庆具有完全不同的文艺氛围,延安文艺......
苏区文艺是中国“五四”以来的新文艺运动的逻辑发展,是共和国文艺的摇篮,延安文艺继承了苏区文艺的基本特点并有大的发展。从苏区文......
王挥春,男,1929年10月出生,原籍河北省滦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原壁画工作室主任),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中国画研究会研究员......
1942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此次讲话精神发展了马克思文艺理论在中国文艺史上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成......
在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延安诗歌史(1935~1948)是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一方面,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现实战争打破了诗人关注自我与诗艺......
试图通过对陈学昭文学创作风格前后两个阶段变化进行比较与分析,对形成变化的内在心理因素与外在社会影响的进行剖析,从而看到中国......
一、简历常曾刚,笔名曾刚、司马泉清,1924年出生,汉族,陕西米脂人,编审。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群众音乐......
李焱,1970年出生于沈阳,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延安文艺协会副理事长。沈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沈阳市沈河区美协副主席兼秘书......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中,延安文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陕西是延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延安文艺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指导革命运动的基本思想......
《讲话》发表前,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延安发展与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中共高层领导的直接参与、组建形式多样的文艺组织,以及创办风......
建国后十七年的诗歌基本上都是颂歌或战歌,而最能体现延安文艺规范的诗歌当然应首推贺敬之、郭小川等人的政治抒情诗。......
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新四军在苏北根据地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等文艺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苏北新四军文艺活......
“推陈出新”是毛泽东为延安平剧研究院题写的题词,其精神实质是强调“批判地继承”与“创造性发展”相结合。延安艺术家们就是在“......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将“文艺”专刊改为综合性副刊。《解放日报》改版前的作品更多地是呈现知识分子对于自由婚恋的憧憬与理......
"推陈出新"是毛泽东为延安平剧研究院的题词,"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是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提出的概念,二者的精神实质都是强调"批判地继......
20世纪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五四、延安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三个重大历史拐点。五四发现了人,延安改造了人,新时期改善了人的生活。十......
革命浪漫主义在左联时期盛行,在延安文艺中则散发出微弱的光芒,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分析其不同之处。左联时期的革命浪漫主义是内在型......
在延安文艺建构过程中,王实味坚守文学的尊严、坚守文学的使命、坚守文人的个性、承继鲁迅的精神到底,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与......
何其芳作为一个文艺理论家的角色登上中国文艺舞台,就是在延安文艺整风以后.事实上,他在这之前几乎没有写过文艺理论文字,谈不上多......
延安文艺以特有的制度性和规定性要求作家必须沿着政治革命所需要的路线行走,但文艺的独特性又催促着作家对个人主义,尤其是对自由主......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物的延安文艺,根据特殊时期的社会语境和历史任务,以“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为中介,让文艺承担起建构现代民族......
文艺批评范式研究,既是当代文艺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也是知识社会学视域下关注和推进文艺批评知识生产的特殊路径。本文以“延安文艺......
在延安时期,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解放日报》不仅在政治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还有着极大的文化影响力,它是延安文艺的风向......
世界视域中的延安文艺在文艺交流和创作实践中开启了一个新阶段。延安时期戏剧、电影、美术、音乐领域所孕育的艺术作品,在开拓了......
在中国新文学发展中,延安文艺是对"五四"精神的承续和转换,而且是在"左翼"文艺运动的理论建设的基础上,将大众化、民族化讨论和实......
《白毛女》是延安文艺的经典作品,其传播的范围随着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逐步胜利而日益扩大。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大批城市被解放......
近年来,随着延安文艺研究的升温,研究中普遍存在用"延安文学"指称"延安文艺"、"延安时期文学"、"解放区文学"等概念的现象.事实上,"延安文学......
文艺大众化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始之初就有的追求,也是现代文学迥异于古典文学的标志之一,但“五四”新文学的大众化传统基本限定在城......
2015年是延安文艺运动发起80周年。一些长期从事延安文艺研究的学者与湖南文艺出版社携手推出了《延安文艺大系》。《延安文艺系》......
七月派是左翼文学在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发展和延续,它与延安文艺的关联是一个展示国统区进步文学与解放区文学、左翼文学与延安文艺......
在延安文艺研究中,学术界普遍忽视了书法的实存及其作用,对延安文人与书法文化的广泛而又深切的联系缺乏关注和探讨。但事实上,延......
"写真人真事"是20世纪中国文艺史上一个极为显著的现象。在晚清,尤其在义和团运动时期,"真人真事"往往被旧式戏剧所吸收,并以"真人......
延安时期基于特殊的战时环境与特定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要求,涌现出了一批表现农村底层妇女革命生活的英雄题材小说。这些小说聚焦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