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相关论文
在中外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直译”与“意译”的论争始终存在。这两个概念不仅具有实践层面的指导意义,而且折射出不同的翻译观。......
将“京海之争”放回20世纪30年代纷繁复杂的沪上论争中,并且重新细读沈从文在前后时期的系列言论,可以澄清两方面的误解:“京海之争”......
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论争是现代文学史上特别重要的论争。此课题的先行研究留下了一些误以为解决、其实悬而未决的重要学术问题。......
路遥的现实主义文学追求,是与"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精神一脉相承的。对现实的积极参与,是路遥创作的主要目的,这使他的创作有着这......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经历了从纯文言文教学到以白话文教学为主导的重大转变。作为白话文的重要载体,新文学在山东的中学国文课堂内外得......
新文化运动发生之时,也是中国新文学教育萌芽之始,新文学成功取得的标志性事件即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小学国语课使用白话文教材。学校......
本文所考察的“废名圈”,是指废名于1937年底回故乡黄梅以前,以他为核心及与他有着直接的和密切关系的文学交往(尤其是新诗上的交往......
梁遇春诞生于20世纪初,成长于五四运动后,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新觉醒的一代:骨子里透着六朝文风的古典情调,体脉里却迸发着对西方世界......
新文学的缘起,或者说是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既不是纯粹的观念性完成,也不是简单的外来影响。撇开文学与现实的复杂丛结,其文学观念......
时间:2015年2月12日(周四)14:30—18:00地点:中国艺术研究院334会议室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孙佳山:值此辞......
从去年下半年起,“囍游记”悄悄地出现在微博圈中,至今已更新数十条。凭着短短140个以内的汉字,“囍游记”已经红遍网络。继电影”大......
摘 要:周作人对六朝文章和晚唐诗的欣赏在京派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废名接受 周作人的推介,其小说创作受晚唐诗影响,并进而对六朝文......
一句“新文学,我是个旁观者”道出了复杂的滋味。对于1930年代的现代文学来说,施蛰存显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身体力行者。 鲁迅先......
喜欢读书的人,极少有不知道姜德明先生的。姜先生以收藏新文学著作版本为主。巴金曾说,现代文学藏书,除了唐弢,便是姜德明了。 我在......
2018年是 《狂人日记》 发表百年,2019年为五四运动百年。20世纪的硝烟已经散尽,而启蒙与救亡,“德先生”与“赛先生”的众声喧哗犹在......
以学识、史识、胆识切入胡适与学衡派、五四新文化的关系,作者王富仁指出,胡适的白话文革新的主张不是从其所接受的固有学术传统中形......
李振声 李振声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文学批评界,历经90年代社会的极速变革,他的内心攒下了许多困惑:学者如何反应,何以自处,何以接洽已......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术领域的自我反思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跳出文学史或者把文学史本身当作问题来对待成为新的研究方法,......
摘要:本文以《幸福的家庭》为讨论对象,探讨了20年代新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室内作者”形象,即一个苦闷的青年作者,处在幽闭的室......
1951年开明书店出版的《新文学选集》,是新中国第一部汇集五四以来作家选集的丛书,丛书出版后深受读者的欢迎,被誉为“新文学的纪程碑......
摘 要: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欧化”方案,不仅源于翻译中“保存原著的精神”这一原则,同时还与文学革命先驱们对新文学的构想有关。在......
1924年1月12日,出席“上海台湾人大会”后不久,张我军北上北京,在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夜间部补习班学习,期间结识罗文淑女士,激发爱慕之情......
在审视“文学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过程时,人们往往把《新青年》遭遇的种种话语冲突不假思索地视为思想异见者(包括个人......
摘要:近三十年的沈從文研究基本在“地方-民族/国家”“传统/现代”的二元对立框架中展开。近十年来,研究者开始更多注意到沈从文“......
主持人语:本期推出的三篇论文,都堪称精彩之作。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香港所拥有的不过是经济的奇迹,在文化上依然是“沙漠之地”。但是......
《编辑忆旧》是以良友图书公司作为半径扩展成一个面的,主要论述了当时进步出版事业的概貌。国民党所控制的出版业,所出的图书是以量......
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首长诗,一般都认为是朱自清的《毁灭》。它写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发表于一九二三年三月《小说月报》第十四卷第三号......
《战国策·赵策》中,有《触说赵太后》一文;过去不少选本都作“触”。但是,根据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本《战国策》,原文是“左师......
2015年11月3日,孙郁接受本刊专访。(本刊记者 傅聪 摄) 孙郁,原名孙毅,1957年生于大连。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曾担任鲁迅博物馆馆长,现......
朱自清、浦江清,两个人长期服务于清华,人称“清华双清”。朱自清出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第一次提出了“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中文......
朱自清和聞一多在清华大学共事。朱自清喜欢静坐沉思,在书桌上字斟句酌,写完之后,他会捧着自己的文稿,递到闻一多的手里,一脸谦逊地说:“......
本期资料整理风之子 那些逝去的人和事,总会在历史长河中闪烁光辉,被人重拾;在重温中我们将获得求学的真挚、前行的勇气。 ......
摘要:自辛亥革命起,《四川公报》的文艺增刊《娱闲录》,就一直办得红红火火,所刊载的作品,不论是语言和写作手法上的革新,还是内容上新女......
就我个人的认识而言,六十年语文教育最大的得,就是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第一次明确指出的“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
中国现代文学通史上都会讲到,在五四文学革命的感召下,上世纪20年代上半期,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了许多新文学社团。这些社团大都由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