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匹配相关论文
婚姻匹配问题(即谁与谁结婚问题)是婚姻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婚姻匹配问题的研究自延迟匹配机制提出以来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近年来随......
本文使用2003年至2015年九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从初婚年龄和婚姻匹配两个角度分析了"凤凰男"的婚姻市场地位。研究发现,......
婚姻市场中的两性匹配一直是道难题。中国历经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一方面使得婚配家庭的阶层差异放大,客观上同质婚匹配需求上升;另一方......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相关数据,建立多项Logit模型,分析不同择偶方式对青年婚姻匹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亲属介绍、朋友介......
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首先,本文就我国的婚姻匹配以及婚姻满意度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接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
家庭是社会组织架构中的最小单元,而家庭婚姻问题对社会福利有着重要影响。当代中国的婚姻受中国传统封建婚姻制度及西方现代婚姻......
文章基于婚姻市场理论使用CFPS2010年数据研究了身高这一重要个体外在特征在婚姻市场中的作用,具体考察了其对个体婚姻进入和婚姻......
文章基于婚姻市场理论使用CFPS2010年数据研究了身高这一重要个体外在特征在婚姻市场中的作用,具体考察了其对个体婚姻进入和婚姻......
房子天然具有家的归属感和价值属性,使其成为女性解决婚姻市场信息不对称而筛选高质量对象的主要信号媒介.然而,近些年由于房价不......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2015年5轮数据,利用Ordered Logit模型考察了婚姻迁移对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并从婚姻匹配角度检验了......
本文综合运用当代中国生活史与社会变迁调查(LHSC)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考察了个人的自致阶层、先赋家庭阶层,以及代际社......
根据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早婚群体的婚姻匹配模式,使用OLS回归分析早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研......
本文试图利用CGSS2006调查数据,对二元精英论题在社会生活中会有所表现的理论观点和假设进行检验。研究者运用对数线性模型分析了初......
家庭是满足两性生理、物质和精神多元需求的场所,择偶历来不是一个轻松的、纯属个人的自由选择,因为它既关系到当事人的事业前程和......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3》显示,同质婚(夫妻双方社会经济地位相当)和女性向上婚(妻子社会经济地位低于丈夫)是当前中国婚姻匹配的主要形......
主要研究了传统婚姻匹配问题二元化处理的模型.得到了在二元化处理的情况下,完美匹配的计数表达式,且证明了在参与人可接受的潜在配偶......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婚姻理论的着眼点大都是寻找婚姻匹配规律及机制,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经济学的婚姻市场理论、婚姻的社......
婚姻模式的变迁不仅直接影响个体及家庭生活状态,而且对人口构成和人口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利用陕西省P镇1977年至2000年中六个时点......
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转型,中国婚姻匹配模式发生变迁。这是时代发展与婚姻观念转变的综合结果,亦是社会流动性与开放性的关键体现,......
本文通过使用CHARLS2011年全国基线数据描述了过去几十年中国婚姻市场的匹配情况,并重点探究了婚姻市场上的不同匹配模式与人们生......
性别平等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人认为中国女性在家庭资源获得上受到兄弟的排挤,这对她们的婚姻产生了负面影响,有兄弟的......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的调查数据,利用并扩展Chiappori、Oreffice和Quintana-Domeque提出的计量方法,从婚姻匹配的......
从微观机理上分析婚姻匹配对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可以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建立婚姻匹配模型,利用2010~201......
文章先从流动人口的流动方式、流动时间和流动空间3个维度来构建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的分析框架,再基于全国106个城市157535个流动......
家庭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最小单位,继Becker的开创性研究之后,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对于婚姻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微观个体的选择及福......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对中国过去几十年婚姻市场的匹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实证分析了年龄、学历、家庭背景三种婚......
摘 要: 婚姻匹配是社会不平等、家庭与婚姻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从婚姻匹配的两种基本模式出发,全面梳理了中外文......
根据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早婚群体的婚姻匹配模式,使用OLS回归分析早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
人口流动的代际传承导致以上海为流入地的新生代流动人口规模扩大。这一人群中的未婚人口在上海的婚恋行为,两地通婚因此而生。上......
初婚年龄关系结婚率、出生率以及人口结构等重大议题,是反映个体初婚特征的重要指标。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关于婚龄的政策保持不变......
文章利用国家卫计委2016年进行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流动人口初婚夫妇的户籍所在地与性别视角,将婚配类型划分为“外地......
受高等教育青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其择偶标准映照社会经济文化变迁。本文对2008、2017年某网络征婚平台的征婚广告进行文......
同质婚是指夫妻双方社会人口特征比较相似的婚姻,是社会阶层固化程度的一个反映。使用2013年“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全国抽样调查......
本文利用1988~2013年的微观数据通过DFL收入分布分解技术,分析了婚配中的教育匹配行为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的婚姻......
"家庭中丈夫收入应多于妻子"的性别认同会影响和扭曲家庭中的婚姻及劳动表现。本文利用2005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10—2014年家庭追踪......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本文建立两时期婚姻搜寻模型,用以解释在性别间存在可生育年龄生理差异的基础上生育意愿对男性与女性婚姻搜寻行为以及婚姻匹配模......
文章利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前中国不同地区居民婚姻匹配和婚姻迁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目前中国的......
利用上海大学社会学院2012年进行的"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调查"全国抽样数据,从年龄、教育水平、收入、社会阶层、户口和政治身份等......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改革来检验贝克尔(Becker)关于婚姻的经济学理论。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实行"一胎化"政策,但随后逐......
利用中国综合调查2006年数据,对夫妻个人社会经济及双方家庭经济因素的匹配结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进行了考察。"门当户对"的婚......
基于2017年湖北流动人口调查资料,探讨了人口流迁背景下流动女青年婚前怀孕现象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借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提......
婚姻壁垒是测量不同社会群体通婚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当前中国社会不同群体间的婚姻壁垒究竟有多高?以往研究虽有涉及,但未重点讨......
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择偶偏好上大学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女大学生仍然固守传统的婚姻匹配模式,即"男高女......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0),分析中国初婚解体风险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初婚解体风险总体呈现上升趋......
本文运用苏北农村农户层面的微观数据,并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户家庭特征,来估计农民的教育回报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联合劳动的特......
婚姻两维度多层次匹配理论的基本模型是在批判地吸纳了关于解释择偶的婚姻市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理论的合理成分的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