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改革相关论文
我们或许应当少一份骄矜,多一份忧患。奥运之后的中国,惟有全民一心致力于形成优良的精神秩序、社会秩序、治理秩序,方可在未来真正实......
“庚子之变”后,清政府为维持其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统称为清末“新政”。宪政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从清末宪政改革的成......
义和团事件及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中国社会的愤懑情绪爆涨,汉人对满人的特权尤其憎恨。清廷光靠镇压,根本不能消解矛盾,最有效的方法......
自从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清王朝的军权与财权出现了下移,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急剧下降。这一趋势与欧、美、日同期发生的行政集权......
2012年12月4日下午,中央组织召开了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
杜钢建撰文指出,如何树立宪法权威,逐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是十六大以后举国上下关注的问题。新一届中央决策层组成后......
定性历史研究方法的不足是显然的。最经典的例子之一是晚清于1906—1907年启动的预备立宪改革,由于在时间上正好是清政府垮台之前......
在维克多·范伯格的论文集中,规则与选择之间的张力关系得到了精妙的处理。而有关这一张力关系的一个极好的例子就是经济转型。范......
清末宪政改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意义,这场震惊中外的宪政改革,意味着中国开始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新旧交替之......
“中华民国宪法”制定后仅一年,即因“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制定,使大多数的条文都遭冻结,“宪法”条文形同具文。自1991年起,台湾......
宪政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折射着西方人对国家、政治和法律的思考和智慧。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宪政的种子就开始在西方孕育、萌生......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起步始于清末宪政改革,从1906年至1911年的五年间,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创新。改革中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本论文主要梳理了清末宪政改革的全部过程,也即是中央设置资政院以及地方设置咨议局之前的理论渊源,以及中央议会(资政院)的权限和具体......
法国近现代史以宪政发展进程坎坷而著称。从1789年至今,法国经历了五个共和国,三个帝国,还不包括像巴黎公社这类短期政权形式。但法国......
在以往的学术研究中,清廷宪政改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定性为一场旨在维持封建专制统治秩序的“骗局”。然而,学术界所存在的这种“......
民族分离主义运动自冷战结束后成为了遍布欧亚非北美等大洲的一个世界现象,其中包括发达和不发达国家,民主和非民主国家,它严重困......
作为英国近年来宪政改革的一大成果,英国最高法院已经成立了八年。经过多年的运行,英国最高法院也受到了英国社会和全球的瞩目。英......
20年前,在《中国:发展与改革》杂志上,茅于轼先生看到了一篇《中国经济需要制度创新》的文章,对文中见解颇为欣赏,立即写信与作者切磋。......
岁末年初,参加了天则经济研究所举办的2012“新年期许”论坛。各位专家的发言和论文视角不同、观点各异,甚至不乏尖锐对立的言辞,尤其......
在人类历史上,专政是阶级社会的特定产物。什么是阶级?说白了就是以经济地位为核心的社会地位划分出的一伙一伙的人。在当下的中国......
晚清宪政改革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实践活动,是中国由传统君主专制政治向近代宪政民主政治转型的重要标志。从实质上......
长期以来,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的选举制度,一直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2000年美国大选僵局的出现,更是引发了许多思考和讨论.近期,美......
党的十六大以后,“宪政改革”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呼声.所谓宪政改革,是指由现行政治体制向宪政社会转型的体制改革.笔者认为要顺利推......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前社会主义国家只有走完了宪政转轨才能称得上完成了经济转型,宪政转轨是经济体制转型的基础,一个国家没有......
宪政改革与广大民众利害攸关,但是中国百年宪政进程曲折艰辛,缺失民众参与是历次宪政改革不成功的原因之一,本文从民众不被改革派......
肯尼亚宪法自独立以来,历经30多次修改,其宪政制度也经过3次重要变革,最终形成《2005年肯尼亚宪法草案》.在其形成过程中,关于政党......
粱启超是中国较早接触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人。他对社会主义以及在当时中国的实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基于宪政改革的政治立场......
清末宪政改革是一场由清政府内部发起的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尽管最终失败了但是它对于中国的近代化有促进作用。这场运动颁布的法......
囿于其不成文宪法传统与议会至上的宪法原则,几个世纪以来,英国司法审查一直局限于合法性审查的层面。但是,随着其宪法成文化趋势的加......
“邓小平之问”马国川:去年12月,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9.7万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4.7......
“自由亲王”是沙特阿拉伯现代化发展初期的第三种政治力量,是沙特阿拉伯经历从传统君主制到“发展的独裁模式”之历史性变革的重......
晚清宪政改革可以视为“中国由传统权威政治开始向近代民主政治转型的重要标志,也是近代中国谋求政治发展的最早尝试”。晚清宪政改......
48岁的安徽人杜钢建致力于中国宪法与行政法的研究,但这位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并不埋身书斋,一方面,他参与到中共十六大报告政府改革部分......
1791年,英国小皮特政府颁布“宪法法案”,对北美的殖民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此举不仅是加拿大宪政改革中的标志性事件,而且堪称英帝国发......
期刊
清末新政改革期间,在直隶地方政府的督导下,经济类社团在直隶大量涌现。这些新式经济社团建立后以政治改革为契机,不仅促进了工商业发......
美国《邦联条例》没有授予当时的国家政府——邦联国会管理国家商贸的权力,为了应对外国尤其是英国的商贸政策,协调和发展合众国商......
20世纪60到70年代,阿富汗进行了以君主立宪为核心内容的宪政改革。在理性决策、利益主导基础上,美国对改革的政策经历了巨大转折。美......
政治权威资源包括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政治权威的政治整合能力和政治权威的自身素质三个主要方面.清末宪政改革的目的是想通过改革......
宪法与刑法同属公法范畴,无一例外地受到公权力的礼遇,在它们之间也因此形成特殊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得“宪法约制刑法”注定成为了......
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台湾地区不断进行“修宪”和“宪改”的内在动因。台湾地区“修宪”和“宪改”的主要政治功能......
'宪政改革'涉及到台湾前途和各党派各部门权力再分配的大问题.它已经使台湾的政治格局和政治生态发生重大变化,对两岸关系......
19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在英属印度推行宪政改革,增加总督参事会中印度人成员的名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印宪政改革则与印度问......
李家驹是清末宪政改革的重要人物。在任考察宪政大臣之前,李家驹曾任翰林院编修、湖北学政、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在时局变化及偶然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