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有效位能相关论文
2005年12月3~4日山东半岛发生了一次强冷流降雪过程。此次暴雪过程出现典型的双强降水中心,分别为招远和荣成,3~4日24h降水量招远达1......
对流有效位能(CAPE)被广泛用于量化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性或抬升气块所能拥有的正浮力,而对流抑制能(CIN)表征气块抬升至自由对流高度以上......
龙卷、飑线、雷暴等重大天气灾害的机理和预测研究是气象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随着探测手段的进步及数值模拟研究的发展,国际上......
本文采用每隔6小时的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对2002年8月10日至11日发生在闽东地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分析发现,这......
本文首先运用天气学和动力诊断方法,对华北大暴雨过程发生的环流背景、高低空影响系统进行分析,发现偏心型极涡、乌拉尔山高压脊、副......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 FNL 1°×1°资料,对2016年6月23日发生在项城的局部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
对于航空气象而言,判断降水过程中是否会产生强对流是预报服务的关键。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5月11-12日的东北地区锢囚气......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9月8日发生在邵阳的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在许多行星上,不断有热量供给地面,且热量也不断通过大气向太空发出红外辐射.由于在高压区是热源不是热汇,因此,该系统能够做机械......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7月22-23日由台风“海棠”外围东南急流造成安阳东部和濮阳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远......
2003年4月中旬发生在山东一带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引发了一次罕见的春季大暴雨.在不稳定的大尺度环境中,触发条件决定了对流系统在何......
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2003年10月10~12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利用模拟结果计算分析了对流有效位能(CAP......
条件不稳定湿大气情况下,气流经过三维地形可以形成不同性质的对流系统以及不同特征的地形流结构,其对流系统、地形流的性质主要取......
利用闪电定位、天气雷达和大气探空等多源资料,结合海南岛西北部7个区域的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20年在海南岛西北部首次出现的两次......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气象卫星云图、雷达监测产品、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313发生在鄂东黄冈市的......
利用热带气旋业务资料、业务地面观测、探空观测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对流降水分析角度分析了1011号热带气旋“凡亚比”登陆减......
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数值模式、粗网格再分析资料、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8月31日渤海地区一次强阵性雷雨大风天气过程中......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加密站、GPS、闪电定位仪等资料,对2011年6月24日发生在无锡、宜兴两地强降水过程的......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22-23日豫南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河南区域暴雨是......
利用每天4 次的NCEP 再分析资料和天津地区地面实测温度和露点资料,计算2001-2010 年5-9 月经过虚温订正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考察......
利用常规的高空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3年8月11日发生在汉中市的一次明显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
利用华东地区16个测站1986 ~2006年的逐3h地面观测资料和08:00、20:00探空资料,对该地区雷暴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对流有效位能(CAPE)进......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常规资料、雷达产品等资料对浙江省2009年2月23—26日连续降雹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
积层混合云是中国主要的降水云型之一,它的动力和热力特征比单一的层状云或对流云都复杂。基于NCEP的1°×1°再分析资......
利用常规气象观侧站、地面加密自动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地区特大暴雨(简称“7.21”过程)不稳定能量进行诊断分析......
选取1998-2005年6-7月武汉市的17次暴雨过程,根据暴雨发生的机理,将武汉暴雨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由对流有效位能释放产生的浮力抬升......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武汉暴雨研究所实时业务运行的LAPS资料,从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场、干侵入等方面,对2008年初夏发生在......
摘要 利用实况资料对丹东地区2017年夏季的一次局地突发暴雨过程的高低空、地面形势场,散度场、比湿场、对流有效位能、云图资料进......
利用常规观测、NCEP 1°×1°再分析资料、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和WRF模式对2008年7月2日滇中大暴雨进行成因诊断和数......
利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中尺度WRF模式模拟热带气旋生成,网格分辨率从9 km增加到3 km,3 km网格中积云参数化方案不起作用,依靠微物......
利用地面常规及广东自动观测站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MICAPS提供的物理量场、北京T213和JMA中尺度模式分析场等资料,从高层......
根据1980—2009年我国龙卷事件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龙卷事件显著减少的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1980—2009年龙卷......
该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宜宾和威宁探空资料、昭通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昭通出现的冰雹灾害天气进行统计分析,表明......
随着卫星资料的广泛运用,已有很多学者对降水的垂直结构进行过深入研究。但是由于观测数据的缺乏,直到现在,人们对降水发生时云团......
文章阐述了另外一种温度对数压力图(Emagram)制作方法,根据该方法对状态曲线以及对流有效位能(CAPE)、对流抑制能量(CIN)、自由对流高度(L......
用安徽省黄山气象站地面观测气象资料、美国NCEP全球分析FNL资料,对2013年8月17日黄山莲花峰雷电灾害进行气象分析.主要结果如下:我......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TBB资料、探空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03年4月12日发生在江西以及福建北部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
利用常规、非常规等资料对2009年8月17—18日山东省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并计算分析对流有效位能(CAPE)等几种热力环境指数在......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发生在济南地区的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这次强降水过程是在高空槽和低空风......
利用中国逐日站点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4年盛夏(7月)中国西南地区的强降水过程及冷空气活动在降水过程中的作用。......
利用北京地区闪电定位系统的观测资料,结合探空资料,分析并得到335 d(182 d有雷电,153 d无雷电)的大气环境因子与雷电产生的关系。结......
通过对LAPS资料应用于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天气预测、作业条件判别、作业技术参数确定、效果评估以及云降水数值模拟研究的可行性分......
运用常规天气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5年4月19日发生于桂北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稃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这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
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NCEP/NCAR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等,对2018年5月5日发生在我国华中地区的一次多弓状雨带降水过程......
利用1981~2010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中国741站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季期间,条件对......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IAP)的区域暴雨模式AREM,对2007年7月四川地区的天气过程进行数值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