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苏区相关论文
...
川陕苏区女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支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战斗最强的妇女武装,她们和根据地的男人一起,建立革命根据地和苏维......
作为一种全新的政权组织形式,川陕苏区建立伊始即面临着严重的干部荒。为了迅速恢复秩序并汲取社会资源,苏区建政之初采取了从旧人......
20世纪30年代,红四方面军在川东北、陕南地区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苏维埃政权——川陕苏区。面对流行病肆虐、缺医少药、鸦......
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第二大根据地,从建立根据地到红四方面军北上转移,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实现了面积和红军人数的突破......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从川陕苏区时期红军在陕南的政权建设角度出发,旨在研究川陕苏区时期红军在陕南苏区进行的政权建设对中国社会主......
本文以军民关系为视角对川陕苏区红色歌谣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整理,旨在通过红色歌谣这一载体回顾川陕苏区时期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为......
七、被迫西征 当时到平汉路西进行外线作战,根本没有离开鄂豫皖根据地的打算。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过平汉路以后,情况发生变......
长征足迹、伟人故里、川陕苏区——以它们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经典,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岁月的风霜不......
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红军长征出发地成了许多人开始自己“红色之旅”的起点。由于参加长征的红军多达四路,那么,有哪些地方是红......
回顾中国红色文化的建构与传播,似乎红色文化的象征意义符号一直跟歌曲关联着。本文要讨论的只是在其中的一个时空坐标点:第二次国......
2009年11月5日,深秋的晴空,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四川省巴中市城郊山麓上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中,原中共川陕省委书记、红军总卫生部政委......
在亲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我党干部中,1928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日本归侨廖承志同志,其经历和遭遇是相当特殊的: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
川陕老区作为一个跨越川、陕两省的大区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帮扶解决不了其发展问题,川陕老区应该实施老区优先政策,统一布局,......
摘 要:川陕苏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上有着独特的价值。但由于受各种各类条件的制约,川陕苏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在......
摘 要: 川陕苏区妇女教育对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对于研究川陕苏区教育、革命发展、妇女解放运动等具有深远意义......
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蒋介石调集几十万重兵分路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边地区。中央红军根据遵义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
位于大巴山麓的通江县,享有“一府三乡”( 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的美誉,但同时区位劣势突出,......
自古以来,川陕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文化习俗等外界因素影响,一直处于封建礼教思想的中心地带,特殊的地理情况使得该地区的妇女一......
缺乏政策与资金扶持,使得川陕革命老区发展严重滞后。直到2008年,巴中的交通仍可用“无高速、无铁路、无机场、无码头”来概括,这......
1932年至1935年4月,川陕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川陕苏区的广大青年在创建,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过程中立......
以川陕苏区红色歌谣为样本,探寻民间文化遗存在红色文化生态建设中的建构模式,以及如何促进红色文化产业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能够寻......
地理位置:城口县 线路图:重庆主城→①城口县城(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②亢谷风景区→③黄安坝草场 线路......
川陕苏区时期农民政治参与主要体现在参与基层民主选举、政权管理、党群组织和政权监督四个方面。通过政治参与,增强了农民对苏区政......
川陕苏区干部好作风是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并践行的留传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川陕苏区干部好作风主要体现在不惧敌人,不怕困难,不畏流血......
郑维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团、师政治委员,军分区、纵队司令员,军......
中国工农红军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在与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斗争中建立和成长起来的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各方面......
近日,我们来到川陕苏区访问原川陕省委妇女部长、少共川陕省委总指挥长、红四方面军总部女干部李玉兰等老红军,他们向我们讲述了......
陈庆先(1908-1984年),湖北黄陂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代理营长,县委书记,藏、羌少数民族地区特委书......
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1932年至1935年川陕苏区的戏曲活动,在中国革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川陕苏区的......
陶勇,这位素以勇猛闻名全军的虎将,自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经历了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和创建川陕苏区的艰苦斗争;全民抗战爆发后......
川陕苏区时期,红四方面军妇女武装在建设和保卫苏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梳理分析,对其所发挥的......
川陕苏区时期的儿童团是由8~15岁、贫苦家庭出身的儿童所组成,分设省、县儿童局、区大队部、乡中队部、村分队以及城市大队部的一......
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红色文化与雄奇秀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巴蜀文化和绚丽的民族风情有机结合、交相辉映,形成了“长征丰碑、伟......
在川陕苏区的斗争中,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动员组织青年群众,成为创建、巩固、扩大苏区的重要力量。川陕苏区共青团坚持党的领导,多......
川陕苏区时期高度重视干部人才的培养,彭杨军事政治学校和红军大学是两所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重要学校。彭杨学校建立于1933年2月......
中共在川陕苏区以启蒙和培养群众的革命思想为先导、确立群众的经济利益为中心、有效的社会治理为基础、群众广泛的政治参与为着力......
针对时下网络和现实中,对川陕苏区历史和人物评价所形成的不良倾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
[摘要]重视妇女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之一。川陕苏区的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是在战争不断、革命形势严峻......
川陕苏区时期出现的轰轰烈烈的农民政治参与热潮,主观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政纲及其选择的苏维埃战略、农民追求现实利益的政治诉求,......
川陕苏区文化作为川陕边地区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其主要内容包括红军的战斗足迹、苏区建设的系列举措、红军石刻标语和方言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川陕苏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川陕苏区的创建扩大、红四方面军的迅速壮大、苏维埃运动的蓬勃发展等都是群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