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相关论文
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攻克北京,统治中国276年的大明帝国灭亡。 然而,在大明走向灭亡的关键时刻,明军的一名将领却始终按兵不动。这......
《三朝要典》颁行于明天启六年(1626),由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梃击”、“红丸”、“移宫”三案的示谕奏疏档册,加上案语而成。崇......
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为什么能够迅速攻占北京、推翻明朝统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见,求教于前辈及有关方面的......
《清史稿》卷一《本纪四·世祖本纪》,记乙酉年(1645)闰六月,“故明宁南侯左良玉子梦庚、总督袁继成等率骑兵十三万、船四万自东流来降”,把......
南明弘光朝的党争,一般史书和史家皆众口攻讦马士英、阮大铖二奸挑事,其实,此见过于偏颇。弘光小朝廷的党争,乃东林党人首先发难。......
吴梅村诗最为人称道而传颂不已的 ,是他那些咏叹明清之际史事的篇章 ,向被论者誉为“一代诗史”。这一点清人已予指出。如最早为梅......
<正>一历史视阈有"现场"与"后世"之分。说到明朝最后时刻,我常不禁有此一想:设若17世纪40年代,南京报业发达亦如今天,那么,四百年......
从汉人降将与清朝关系的角度考察顺治初年江西提督设置的具体过程可发现,提督在江西经历了由“衔”到“职”的制度化过程。这一过......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中,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
明朝奉行以文臣治国的政策,逐渐形成了重文轻武的体制,以文臣统领武将。以宦官来监控武将,对武将严加防范,使武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
公元1644年的“甲申之变”,诚为天崩地裂之年代,明王朝为李自成所倾覆,崇祯殉国, 不久清兵入关,中原易鼎。吴梅村在“甲申之变”期......
左良玉是《桃花扇》众多人物中不容忽视的角色之一。孔尚任在其形象的塑造上可谓用心良苦。从《桃花扇考据》所举书目及相关历史著......
<正>明清时期,不乏在生旦离合的框架下关涉政治斗争、历史事件的传奇。就政治历史与情感二者的主次关系而言,大致有三种:一是以生......
南明弘光朝廷成立后,马士英、阮大铖把持朝政,政治腐败不堪。南明弘光元年(1645),左良玉以解救太子、讨伐马士英为口号起兵东下"清......
杨嗣昌(1588--1641),字文弱,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明崇祯十年任兵部尚书。他在明末为大明王朝的军事问题鞠躬......
<正>何腾蛟(1592—1649),贵州黎平府人,字云从,亦字祥升,出身"书香"门第。祖父何志清,明嘉靖贡生,曾任四川夔州府开县主簿。父何东......
<正> 明末农民大起义是明朝中叶以后阶级矛盾高度激化的产物。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军是这次大起义的旗帜。这不仅因为他们的力量最......
<正> 围绕着李自成之死,有不少重要史实需要理清.笔者以为:若要深刻理解李自成为何失败,特别是他乙酉年春夏间在湖广未能站稳脚跟,......
<正> 明朝末年著名将军左良玉,是很复杂的历史人物。有关明末历史的新旧出版物,写到他几乎都难有全面的叙述评价。他幼年孤零穷苦,......
明末清初,江苏出了一位说书大家——柳敬亭,他的足迹和影响遍及大江南北,是说书史上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在他身后有不少评书......
像明代的许多职业军人一样,左良玉出身于穷苦人家,自小父母双亡,由叔叔养大,连母亲的姓氏也不知道。这样的出身,注定了他是个目不识丁的......
黄宗羲《柳敬亭传》试析刘开荣柳敬亭是明末著名的说书艺人,不少文人写诗撰文对他的成就给予高度的评价,黄宗羲《柳敬亭传》是介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