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相关论文
自明清之际起,通过文人书写的诗词文、小说、戏曲(剧)等形式,说书艺人柳敬亭在文本内占据了一席之地。同时,说书活动与中国古典小说......
从杭州评话中感知历史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我去好友家小坐。两人聊得正欢,好友八岁的儿子跑过来说要去“听大书”。我正纳闷,好友笑......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①下定②,常不得空。南京一时有两行情③人......
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①,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②干净,并不唠叨。(口勃)夬③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④,叱咤叫喊......
1.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
病中不失风趣 走得十分安详 评书大师袁阔成先生去世的消息一经传出。记者随后向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以及袁阔成先生的多位......
仿佛就在一瞬间,这个在演出时惯于以“非著名”自讽自嘲、名不见经传的相声演员,已成了中国相声界的头号明星。其蹿红速度之快,短时间......
概而言之,高军写《世间的盐》就好比柳敬亭讲《故事会》,阿尔莫多瓦拍肥皂剧,王梵志写打油诗,旁逸斜出一种味道。书中的故事皆是街谈巷......
曹贞吉是清初著名词人,交游甚广,与他来往的人士十分复杂,各个阶层的都有,其中说书艺人柳敬亭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在与柳敬亭交往的......
关注国事、仗义请缨、保持节操,是柳敬亭和苏昆生的共性特征。柳敬亭幽默、洒脱、遇事乐观;苏昆生老成、质朴,为人忠厚。《桃花扇......
在古代,中国的汉语教育一直与哲学、史学、文学、经学纠杂在一起,并多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直到清朝末年,西学东渐的1903年(光......
<正> 黄宗羲《柳敬亭传》,一九八一年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编为高中第三册第二十九课。课文是节录,删去了原文末段一○一字(据中华书......
《桃花扇》中的柳敬亭作为艺术形象,在清代《桃花扇》评论中多获肯定,主要关注他在明清鼎革后的感慨兴亡。而民国以后论者则多强调......
【正】 对孔尚任及其《桃花扇》的评价,至今仍存有较大的分歧。这些分歧,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第一,剧中,作者既为明亡唱挽歌,同时......
《长生殿》、《桃花扇》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优人形象,这对前代的传奇、戏剧是一个突破,本文正是通过分析这些具有高尚的人格情操......
【正】 时间明末清初地点金陵秦淮人物(按出场先后序)苏昆生-唱曲樵夫。柳敬亭-说书渔者。侯恂-侯朝宗之父。侯朝宗-河南名士,二十......
题赠柳敬亭的《贺新郎》、《沁园春》两词,是汪懋麟康熙九年的代表作。它们表达了词人对柳敬亭的致敬之情、劝谏之意,具有鲜明的人......
<正>与西方文学艺术史相比,中国虽没有荷马类的史诗,却有自己具有史诗风范的评书,其中的诗词歌赋的文学性堪称经典,而它所承载数千......
在明末清初著名文人的诗文和传记中,有大量的关于柳敬亭的叙事。这些叙事展示了柳敬亭的奇特的人生际遇和高超的说书技艺,抒发了文......
柳敬亭与苏昆生作为《桃花扇》中的功能性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文本结构中,柳敬亭与苏昆生“天然对待”的出、下......
《桃花扇》通过李香君和侯方域两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作者不仅成功塑造了......
<正>明清时期,不乏在生旦离合的框架下关涉政治斗争、历史事件的传奇。就政治历史与情感二者的主次关系而言,大致有三种:一是以生......
清代《桃花扇》咏剧诗论及柳敬亭,几乎都把重点放在他于明清鼎革后感慨兴亡上。民国以后论者论及柳敬亭,则多强调他的忠诚、侠义、......
孔尚任通过清流名士、秦淮名妓、清客艺人三种文化意象,来咀嚼旧国昔年的文化诗意。作为清流名士,侯方域风流放纵,且具备出众的文......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有名的说书艺人,他技艺卓绝,胸襟过人,曾为明末名将左良玉所赏识,历尽兴亡,晚年流落东南,为当时名士所推重。文人......
即使从宋、元平话算起,我国的说书艺人至今少说也得以十万计。其中的优秀者,生前、死后都有人评说。但是,没有哪一个说书艺人像柳......
暮生儿大器晚成连阔如,人未出世,命已凄然。北京老话儿说:“暮生儿,暮生儿,天黑偷偷掉眼泪儿。”1903年6月25日,黑云遮蔽,凉风飕飕......
<正>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以南明兴亡的史实为依据,谱写了那个时代的一曲悲歌。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妓女艺人,都在历史的漩......
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筹备组所征集到的藏品中,有一本《光裕社一百五十年纪念册》(下简称“纪念册”),由苏州戏曲博物馆转赠。纪念册......
《桃花扇》在追求历史真实的同时,注意艺术虚构,虚实结合,戏剧与历史达到了完美统一。具体到柳敬亭形象的塑造,剧作者一方面使柳的......
<正>康熙38年(1699),孔尚任的《桃花扇》问世,引起社会轰动,"王公缙绅,莫不借抄,时有纸贵之意"(《桃花扇本末》)。孔尚任在《桃花......
<正> 孔尚任精心结撰的《桃花扇》传奇无论是奏之场上还是阅之案头,都会使人感觉到脑荧屏上簇簇红桃,分外天天。这种审美效应,除了......
朗诵,特别是诗朗诵,在我国,它和诗歌应是同源的。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诗词吟诵作为一种言志、抒情、习诗、学文的手段,它源......
柳敬亭是明清易代之际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艺人,不但与诸多文士密切,且从容往来公卿之间,当时文士多曾为之立传纪事或是赠以诗......
明末清初,江苏出了一位说书大家——柳敬亭,他的足迹和影响遍及大江南北,是说书史上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在他身后有不少评书......
黄宗羲《柳敬亭传》试析刘开荣柳敬亭是明末著名的说书艺人,不少文人写诗撰文对他的成就给予高度的评价,黄宗羲《柳敬亭传》是介绍他......
<正>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大说书家,历来关于他的研究资料很多,但也较为分散。最近,由江苏泰州凤城河管委会编辑的大型资料书《柳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