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之变相关论文
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生于官宦世家,家学渊源深厚,他在诗、文、书、画、医等方面造诣精深。傅山一生受尽艰难困苦,历经明清......
【正】一明清之际文人的易代经验与生死抉择对于明清之际亲历易代鼎革的士人而言,明朝覆亡这一巨变,既是家国的悲剧,同时也是他们......
摘 要:龚鼎孳是明末清初的文章大家。他的酬答散文颇见功力,品文论艺、言时论政、揄扬劝勉、宣郁遣愁则是其酬答散文的四大内容。品......
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攻占太原,38岁的傅山遭遇国破家亡的甲申之变,弃举之业,携儿带母流寓平定嘉山、七亘山、寿阳石河村、五峰山、盂......
李渔,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初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湖上笠翁、随庵主人、笠道人、觉世稗官等,清代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和戏剧理论......
傅山,字青主,号朱衣道人.山西太原阳曲人.生活于明万历三十五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07~1684)间,傅山先生的一生经历了明代的万历、......
甲申之变后,魏禧在《大铁椎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末年,在今天河南省沁阳市一带,有个人称宋将军的人,是河南及周边数省著名的武......
摘 要:明代文臣以“忠”、“孝”为核心的节烈观是中国历代文臣所无法匹敌的,而甲申之变中的他们更是使得儒学提倡的“杀身成仁”得......
公元1644年前后,中国社会经历了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互作用的巨大转变,汉族官绅阶层的政治态度对大顺军由支持变为反对,对关外清......
公元1644年的“甲申之变”,诚为天崩地裂之年代,明王朝为李自成所倾覆,崇祯殉国, 不久清兵入关,中原易鼎。吴梅村在“甲申之变”期......
甲申之变前的两年中,明朝一直在试图摆脱危机,事实证明,也确有许多转危为安的历史机遇。朝臣对当时的局势认识相当清楚,先后提出多种可......
明末宦官方正化,在崇祯十七年三月甲申之变时,殁于保定之役。目前包括《明人传记资料索引》在内的关于明代史料研究方面,对于方正......
【正】《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始编于1985年,至1998年3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全部出齐。此书对全国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所等所藏善......
一、生平陈洪绶(1598~1652年),字章候,幼名莲子,又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大明灭亡后,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绍兴......
<正> 傅山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思想家.他治学严谨,专精傅综,经史子集,无不探索.傅山治学,不是为了钻在故纸堆里当学究,而是为了实......
<正> 一继《三国》《水浒》之后,《金瓶梅》是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长篇小说的殿军,个人创作的兴起在它之后。它以现实社会中的市......
公元1644年的"甲申之变"导致大明政权的崩溃,然而在南京另立新政权的南明弘光帝却荒淫无道,臣下则陷于内斗,以致政权迅速瓦解,其他......
马可教墓志铭现藏于河南省沁阳市博物馆。本文根据墓志记载,参考有关史料,考证了马可教的生平及家世。墓志所载崇祯十三年河内旱、蝗......
甲申年,明亡清兴的大幕掀开。易代之际的殉难文人,多有绝命诗传世。不同于稍后的南明,甲申殉难文人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考量生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