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上瀛相关论文
明代徐上瀛《溪山琴况》是古代琴乐批评的集大成之作,其中融合了儒、道、释三家美学思想和审美品味,成就了《琴况》在历代琴乐批评......
对于古琴美学研究而言,明末清初的著名琴家徐上瀛所著的《溪山琴况》一书历来备受推崇。而出于“知人论世”的习惯性思维,研究者往......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博大精深,笔者仅就明末虞山派琴家徐上瀛的琴论专著《溪山琴况》,结合其音乐美学思想,试论“弦、指、音、意”之......
当代已被铺天盖地的大众娱乐文化所覆盖,传统文化色彩也在今天所体现的是一种隐含的、内在“情韵”的精神气质。在商品化的经济时......
明末著名琴家徐上瀛所著的《溪山琴况》是对古琴音乐美学的总结,他是在明代琴论家冷谦《琴声十六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十四况,并......
在二胡演奏艺术领域,有关演奏技巧的文章也有一定数量,但是将《溪山琴况》与二胡演奏技巧相结合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主要是以明清......
对于音乐来讲“和”分为“音声之和”、“乐与人和”、“天人之和”等,本文中笔者主要以“和”在音乐中的作用,以及笔者在学习过程......
明末清初著名琴家徐上瀛在其所著的《溪山琴况》中提出了“和”这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并从琴乐演奏中“弦”“指”“音”“意”的相......
古琴之音以“中和”为本,“轻”“重”仅为“中和”之变化,此“变”离“中和”之声意不远。取音之轻重技巧,既在于指到音绽、扎实......
《谿山琴况》约成於明末崇祯十四年(1641),因为内容以二十四则文字对古琴进行评点,因此又被称为《二十四琴况》。三百多年以来,《琴况》......
《溪山琴况》是明人徐上瀛的一部琴学专著,在中国琴学史甚至音乐史中都有极高的地位,但由于"音义精微而笔墨冗长",读者往往难得其......
本文指出了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的精神之所在--“清和淡雅”,阐述了其他况味与“沮和淡雅”之间的密切关系,阐明《溪山琴况》体现了......
<正>在中国古典音乐史中,古琴有着极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乐器,古琴在演奏中国古典乐曲时仍担负着重要角色,而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琴......
笔者对《溪山琴况》的解读断断续续已有十余年之久,其历程可描述为层层深入的三个步骤:首先是为了把握《琴况》整体内容而划分层次......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 《谿山琴况》在我国古代音乐理论上是一篇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我国古琴表演艺术的作品。它总结了明末以前古琴表演艺术创......
过去人们多以"清微淡远"来评价虞山琴派的风格。它最初出现于清乾隆年间琴人王坦的《琴旨》。但虞山琴派的创始者严天池、徐青山主......
《溪山琴况》系明末琴家徐上瀛所作的琴乐美学专著。近年来,随着整个学术环境的开放,学术视野的开阔,学术视角的多元化,《溪山琴况......
明末徐上瀛先生的《溪山琴况》是古琴美学专著的集大成者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巅峰之著。作者不是进行理论性的构想空谈而是从演奏美学......
<正>明末清初琴家徐上瀛(约公元1582—1662年,名谼,别署青山)的《溪山琴况》(以下简称《琴况》,作于1641年)就是这样的艺术学名作......
<正>何谓"道"?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创始人老子在其《道德经》上篇第一章就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又有"有......
《谿山琴況》約成於明末崇禎十四年(1641),因爲内容以二十四則文字對古琴進行評點,因此又被稱爲《二十四琴況》。三百多年以來,《......
明末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是中国音乐史上十分重要的琴学文献。琴学有《溪山琴况》,犹诗学有《二十四诗品》。在《溪山琴况》的......
<正>对音乐美学范畴的研究是音乐美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就中国音乐美学而言,其展现出的有别于西方音乐美学的诸多特征或......
<正>"简静"作为琴乐演奏的审美追求最早出现在唐代琴家薛易简的《琴诀》中。原文为:"弹琴之法,必须简静。非谓人静,乃手静也";"手......
明末琴家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的音乐美学思想十分丰富、深厚,其中最为重要又能够显示作者特色的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以"和"为琴......
虞山琴派是明清之际最为重要的古琴流派。本文对虞山琴派的形成背景、历史概貌、美学观念、风格流变等都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探讨。......
《溪山琴况》为明末吴派民间琴师徐上瀛所著,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琴乐表演理论的重要美学专著,具有重要的......
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记载了一则伯牙学琴的故事,这则故事是古代成功的乐感教育的典型事例,也是有效美育的突出个案。......
“圆”在中文语境中有其特殊内涵,体现在美学中就是“圆”美观,这在中国古代的诗文、小说、舞蹈、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中都......
《溪山琴况》为明末清初的徐上瀛所作,其通过“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
所以,成连带伯牙去海岛绝境亲身体验,为的是要让伯牙得伯牙之音,而不是得成连之音,而此时伯牙所学者,成连所教者,已超出琴技授受的......
《溪山琴况》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上一部集大成的琴乐美学理论著作,作者徐上瀛以“淡和”的审美观为主旨,以此形成审美价值标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