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水华相关论文
已有研究表明水体中微囊藻在外界环境干扰下会沉降到沉积物中,微囊藻独特的生理特性决定其能在沉积物中存活很长时间。春季微囊藻会......
磷酸酶可通过增加磷的生物可利用性促进富营养化过程,在太湖、龙阳湖与莲花湖探讨了这种机制。磷酸酶活性与磷营养水平以及叶绿素a......
报道了一小型富营养化公园池塘中(年度总氮、总磷的平均值分别为6.1和1.79 mg@L-1)微囊藻水华及其毒性变化的生态研究结果.水华中......
调研结果显示,2003年北京城区河湖(11个监测水体)总磷、总氮含量分别为0.142mg/L、1.481mg/L,已达到比较严重的富营养状态.北京城......
通过对水体中及附着在藻类上的细菌数量、代谢活性细菌、Chl.a浓度等的研究,探讨了藻类与细菌之间的代谢耦联关系,结果表明:1)水体中细......
苏州市吴中区一河蟹养殖池塘在2013年7月和8月发生了严重的微囊藻水华.采用单一和双重PCR扩增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用以检测微囊......
微囊藻水华是当前国内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环境问题,主要危害之一是产生和释放以微囊藻毒索为主的多种藻毒素。微囊藻毒素是一类具......
池塘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华微囊藻)大量繁殖后,可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华,早晨很容易观察到,江浙一带群众称之为"湖......
为研究微囊藻水华爆发对沉积物中细菌的影响,加强对富营养化湖泊细菌生态分布和环境调控原理的认识,选取太湖竺山湾沉积物柱状样,......
<正>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水质日趋富营养化,藻类水华频繁暴发,危害水产养殖,其中微囊藻是我国池塘养殖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藻类......
一、青泥苔青泥苔是丝状绿藻(双星藻、转板藻和双星藻科的水绵)的总称。随着水温的上升,在池塘浅水处开始时萌发,早期像毛发一样附着......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微囊藻水华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对于微囊藻水华的治理和修复,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仍不能解决眼下的微囊藻......
为研究曝气是否会促进池塘蓝藻门微囊藻属(Microcystis)水华的发生,于夏季在温室内用玻璃缸进行了实验。实验设1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
本研究通过在2008-2010年间对全太湖开展了大规模的、每月一次的调查,检测浮游植物、浮游甲壳动物、TN、NH4-N、NO3-N、NO2-N、TP......
为了解大沙河水库微囊藻水华期间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特征,于2016年5月对出现肉眼可观的轻度微囊藻水华的大沙河水库的进行微囊......
对富营养化池塘中微囊藻水华的生物量、各种理化因子及微囊藻毒素进行了年度调查,并开展了微囊藻毒素抑制细菌的试验。在调查的基础......
微囊藻是我国蓝藻水华暴发时的常见优势种群,且暴发危害巨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很多研究表明,风浪扰动对微囊藻水华......
<正>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因水体的环境因子发生特殊变化,不良藻类大量繁殖并成为优势种群的现象。这种不良藻类的大量繁殖会......
于2008年调查了珠海市某水库浮游植物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微囊藻水华暴发的影响因子。植物细胞密度变幅为911-12050个细胞/毫升,呈......
以洱海微囊藻水华为研究对象,借鉴生态毒理学风险评估思路对藻类水华的水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通过暴露实验以及查阅文献获取了......
1求学与工作片段回忆我的父亲刘振奇,字兼云,抗日战争以前长期在上海麦加利银行任职员.母亲陶漱六,操持家务.父亲对我学业成绩和品......
为将捞取的微囊藻水华资源化,用作重金属生物吸附剂,本文研究了在不同金属离子浓度和不同pH条件下微囊藻水华对重金属Cu2+、Cd2+和......
为探究细菌群落组成对微囊藻水华腐败分解过程的响应,在太湖梅梁湾沿岸进行为期11 d的原位围隔实验,模拟蓝藻水华聚集分解过程,并......
调研结果显示,2003年北京城区河湖(11个监测水体)总磷、总氮含量分别为0.142mg/L、1.481mg/L,已达到比较 严重的富营养状态.北京城市河......
为了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所形成的水华,国外经典的生物操纵论者提倡放养食鱼性鱼类以控制食浮游生物的鱼类,藉此壮大浮游动物种群,然......
比较了武汉东郊相邻池塘间隙水、上覆水与沉积物中磷形态、水相中与不同大小颗粒相联系的碱性磷酸酶活性(APA)、溶解态与沉积物APA......
采用围圈试验的方法,将东湖微囊藻水华的形成和消失过程重现。根据有关生物调控(Biomanipulation)的原理,我们设计了鲢鳙草鱼的放......
为了进一步研究微囊藻群体种群优势的形成机制及关键影响因素,本论文探讨了主要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营养盐等)对滇池微囊藻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