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关论文
第一人称代词复数表达法的发展过程较为复杂,在各个时期的实际形式有较大差异。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单、复数同形时期,(2)词......
内容摘要:本文考察了《我们》中自由与幸福这一对矛盾,认为大一统王国通过消解欲望,推崇理性至上,消解“我”,推崇“我们”来企图建立人......
长久以来,散文诗由于体裁的模糊性与创作者群体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中国现当代的新诗领域,一直没能占据应有的一席之地.也许是宿命......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部小说的代表人物福克纳最经典且争议最多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在学者程锡麟,张福勇等前人研究的基......
穆旦是中国新诗进程中的一位重要诗人,穆旦诗歌中频繁使用我与我们,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分析他诗歌中的我与我们关系的演变,是深......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中国人历代尊奉的学术先师,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依靠自己丰富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并且在一......
从社会认同理论与范畴概念出发,以Van Dijk的新闻意识形态理论为工具,对新闻话语实例进行分析;对新闻话语的考察着重于“我们”与......
在《秘密的分享者》中,叙述者是一个有分裂人格的年轻船长.他对他所领航的轮船和船员一无所知,但却在他秘密的分享者--莱格特那里......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和反映着文化的发展状态.透过语言,总能看到隐在背后的不同的文化特征、文化价值和文化含义.词汇,作为......
近年来,一个由散文诗作者组成的散文诗群体"我们"在北京诞生,立刻引起了文坛,特别是诗坛的普遍关注。那么,关于这个群体的诞生背景,......
在一个属人的世界里,"我与我们"在观念文化上、民族建构上、社会分工上不可分。在观念文化上,"我与我们"一起创造观念文化,观念文......
亲爱的孩子们,请听我说:你们才十岁出头,还不懂生活不易,理想总是很丰满,然而现实却很骨感!你们满脸稚气,却又对谁都不服气,你们觉得自己......
在《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花》中,福克纳采用了以杰斐逊小镇居民为叙述者的第一人称复数叙述,记录和解读了末代贵族艾米莉怪僻乖张......
期刊
“我(们)以为”句可以表示两种意义,一种表示说话者的主观断言、认识;另一种表示说话者作出了与预期不符或相反的主观判断。表意分化......
本文在总结前人礼貌研究的基础上,以2008中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中的一个发言为研究对象,分析礼貌策略在该演讲中,的应用,并将其归类......
"群"的思想,"整合"的思想,骨子里都是"联结"的思想。"联结"就是你听到了其他生命的呼唤,听到了"自我"之外的那个世界的呼唤,你想打......
近年来,学术语篇的写作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关于学术语篇的讨论逐渐展开,硕士学位论文也由此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
<正>一、选书效率不高,要借的书难找到2000年,我校图书馆有藏书四万多册,今年随着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学校一下子又购进了一万余册......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中韩两国具有共享的社会与文化“结构”。但由于不同的发展历程导致两国民众产生不同的思维与行为模式。但笔者在研究中韩两国民众......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小说《我们》是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是扎米亚京新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小说中塑造的艺术世界表达了对未来所......
扎米亚京的《我们》是开启反乌托邦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用数学化的创作方式描写了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理想社会"。这种数学化的创作......
诚实守信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一个伦理学和哲学的概念,到进入现今中国伦理思......
本文以一个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个案为基础,用族群分类的视角来隐喻日常生活中个人心理疾病患者身体的遭遇,并对此类疾病患者的被分......
本文考察了扎米亚京的《我们》对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的影响,分析了作为反面乌托邦小说的《一九八四》在场景、人物、情节......
传统词典中一般都是从语法角度对“我”与“我们”进行例释。然而作为指示代词,其所指很大程度上受到语境的限制。本文从真实语料出......
1978年,吕叔湘以"咄咄怪事"接连两次向语文教学提出质疑与批评,成为横亘教育者心头一大难题。现在,重新审视、解构"吕叔湘之问"的话语......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俄罗斯反乌托邦小说兴起和快速发展的阶段。诞生于1921年的扎米亚京的《我们》不仅被称之为反乌托邦文学的开山......
扎米亚京的"反乌托邦"小说《我们》描述了一个一切以数学法则为准的未来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的一切问题都以数学方式得到解决。......
本文通过把墨子的兼爱思想与功利主义的功利原则、儒家的仁爱核心、莱维纳斯的我与他人的不对称关系相比较,得出了墨子思想可以是......
本文以萨特独幕剧《恭顺的妓女》中的"我们"意象为研究对象,结合萨特哲学中对于"我们"和"共在"等概念的相关阐述,分析三个层面上的......
以J.R.Martin为首,由悉尼大学语言学系所提出的评价理论拓展了韩礼德研究人际意义资源的框架。它是一套较新的系统研究,表示态度、评价......
穆旦是中国新诗进程中的一位重要诗人,分析他1937-1953年诗歌中的个体话语“我”与集体话语“我们”关系的演变,是深刻理解穆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