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动员相关论文
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因其从成立到撤销伴随了全面抗战的整个过程,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第2战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抗战动员、统战......
战争年代,带有革命性的文学作品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革命文学的概念被沿用,作为文学的创造者,他们先人一步感知到革命的力量,话......
“北伐”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两党有共同历史记忆的重大事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以北伐记忆的方式加以重叙,成为......
华侨虽然身处海外,但是与祖国人民之间存在着天然的、深厚的血脉联系。近代革命以来,华侨与祖国之间共同进退,具有着积极参加中国革命......
口述史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未来前景的热点问题。对于传统的历史研究法来说,口述史研究是一个创新的研究方......
1935年,日本染指华北地区,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中共为实现“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而奔走呼号。舆论动员成为身处僻地的中共隔空影......
历史记忆是立足当下对过去记忆的集体性建构。抗战时期在民族救亡的背景之下,1926年的“西安围城”事件被重新发掘和阐述,并转变成......
全面抗战时期,为解决抗日军人及其家属的优抚保障问题,山东抗日根据地初步建立起以保障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的优抚工作框架。在其实......
全面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抗战动员。党和边区政府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注重推行民主政治,为抗战而生产。......
1938年8月,全国掀起了"八一三"周年纪念的大潮,借此动员一切力量团结抗战。在此背景下,"四行孤军"在营地升旗被上海租界万国商团殴辱流......
通俗读物编刊社,是一个创办于抗战时期的出版机构,它专门面向普通民众,尤其是社会底层中文化程度较低甚至不识字的民众,前后出版了......
抗战爆发以来,儿童保育工作及儿童抗战活动开始积极进行,儿童刊物也作为动员儿童抗战的形式积极涌现。《抗战儿童》于1940年春天在......
《中国青年》(1939—1941)是中共中央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面向全国青年的专门刊物,是中国共产党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动员中国青年参......
日本的侵略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必须团结一致,共同抗敌。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长达十年的内战宣告结束,国共两党再次携手......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的局部抗战转化为全面抗战。周恩来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和指示,亲自创建和领导《群众》周刊。在1937年12月11......
1935年,日本染指华北地区,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中共为实现"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而奔走呼号。舆论动员成为身处僻地的中共隔空影响......
作为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出版的电影刊物,《中国电影(重庆)》凭借其官方的权威性和作者的专业性,成为抗战中期电影研究的重要学术......
期刊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中国人民的一场滔天浩劫。这场战争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存亡。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国人纷纷起来捍卫......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规模入侵中华大地,沿海沿江城市的沦陷,使得不少报馆遭到毁灭性打击。然而远离硝烟战火的后方地区民众却......
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概念明显有别于现代国家概念,后者兴起于近代西方。日本侵华和全面抗战的爆发为民国政府提出了不得不面对的迫......
抗战时期,中共为了争取抗战宣传战的胜利,利用多种渠道进行了广泛宣传,中共报刊便是宣传途径之一。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中共报刊作......
抗战期间,“桂剧改革”在传统地方戏曲的现代转换方面进行了首次较完整的历史性实验。“桂剧改革”的取径与方法并非如后人回顾的那......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歌曲进行战争动员。抗战歌曲动员包括五个方面。政治动员:宣传爱国思想和民族情感,培养民众的民族意识;军......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取得胜利开展了较为广泛的动员工作。本文选取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为研究家对象,从抗战动员宣传、人力动员、......
学位
作为第一份延安时期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办刊近4年半,历经了土地革命后期和全面抗战初期。《新中华报》前身是长征后复......
邹韬奋在抗战中的一系列办刊实践以及个体作为媒体人、文化人的奔走呼号,成为抗战时期媒体及媒体人抗战动员的标志,值得回归历史现......
随着国共两党关系的调整,中共采取了不同的抗战动员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前,中共独立自主地开展了抗战动员,形式或明或暗......
全面抗战开始后,重庆市江、巴两县的全体小学生响应国家抗战动员,向全国小学生发起“中国儿童号”飞机筹募活动,预期在一年内为国......
20世纪初“社会教育”这一名词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广义的社会教育的范围特别广,任何时间、地点,任何方式的能够增进人们知识、技能......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
国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抗战动员,既是国家政策的贯彻过程,也是国民党政权向基层渗透的过程。作为多民族共居的省份,贵州又是抗......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山西成为当时华北地区中国共产党活动的中心地......
演说是抗战时期郭沫若的重要表达方式,据粗略统计超过200场次。演讲是郭沫若动员民众的文化政治实践。他的演说延续了新文化的启蒙......
自'七七事变'抗日战争正式爆发,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发表庐山谈话,制定民主建国纲领。开展以'三民主义'为核心......
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的话语体系建构有其自身的话语策略、话语内容之特点。以晋察冀北岳区文救会编的《冬学教材》《积极开展援苏运......
抗日战争时期,漫画被誉为笔杆抗战的先锋。《新中华报》中的漫画成为抗战动员有力武器具有历史必然性。《新中华报》中的漫画,以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