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学相关论文
作为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先驱,蒋光慈翻译了大量的俄苏文学作品,但学界至今无人对之加以研究。蒋光慈翻译了俄苏诗歌、小说、文学理论......
蒋光慈是现代作家中对工人运动关注最多的作家,他力求像报告文学一样如实呈现中国现代工人运动的壮阔景象,充分表达无产阶级革命的......
作为新马华文文学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系统的戏剧运动,20世纪30年代初爆发的“南洋新兴戏剧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倡“南洋色彩”,突显......
《与妻书》的文本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它是一封夫妻之间的家书,纸短情长,意韵绵绵;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篇革命文学,寄寓了中华儿女为......
阳翰笙是当代著名的剧作家和文艺理论家。1930年初,一家出版社有意将他的《地泉》三部曲再次出版。当时,出版社希望阳翰笙能找到几位......
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革命文学的奠基人。他诗人般的气质和满腹才华为很多进步青年女性所仰慕,他先后......
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四日,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和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水口镇被国民党地方武......
文学与“同情”在中国语境下联姻,始于近代.白话新文学诞生后,高度重视情感表达,“同情”也逐渐被视作文学的重要功用.进入1920年......
摘要:冯乃超是中共早期革命文艺实践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但学界历来对冯乃超的研究只专注于其文学上的造诣,却忽略了他对于电影的相关论......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左翼文学运动对中国文化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发端于一场“革命文学”的论争,标志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一、乡土经验及现代性的激进化中国革命的性质决定了中国的文学性质,那就是以农民农村为叙事主体的文学构成其主导内容。努力去除......
一引言法捷耶夫(1901~1956)的长篇小说《毁灭》写于1925-1926年之间,是俄国革命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1927年出版后得到了俄国文......
晚清以降一百多年,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发展在每一层面,无论是物质、制度还是思想精神,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当中国的经济政治力......
对于很多读者而言,沈泽民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实际上,沈泽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一定影响的作家、翻译家和评论家。他竭尽全力编......
1992年,重庆出版社曾编选出版了一套大型丛书:《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共9编22卷,1000余万字,大32开精装本。由林默涵领衔总编,魏巍、张......
成仿吾是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发起人之一,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文学家、教育家,曾任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
战争年代,带有革命性的文学作品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革命文学的概念被沿用,作为文学的创造者,他们先人一步感知到革命的力量,话......
内容摘要:革命战争题材的文学往往深刻而严肃,充满政治色彩。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载体空间,以娱乐性、商业化为重要特点,然而当......
成仿吾是中国20世纪优秀知识分子的传奇人物。1910年,13岁的成仿吾留学日本,后入东京帝国大学读造兵科,立志富国强兵。1918年段祺瑞政......
在20世纪中国,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国家、社会和文化生活中的关键词,也是影响了中国文学的重要词语。对阶级话语的深入分析将能使我们探......
“经典”一词被泛化使用的现象十分明显,“红色经典”就是泛化的表现之一,这与“经典”标准的主观性和相对性有必然联系.根据经典......
《百合花》为新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在课文研习中要体现“任务群” 的特点,则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渗透综合性和实践......
张爱玲,一个写出经典小说集《传奇》的传奇女作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为数不多集褒贬于一身的“特例”.张爱玲是世俗的,她描绘的是......
上世纪20年代,自苏联留学归国的蒋光慈高唱着“东亚革命”之歌登上文坛。作为中国“革命文学的拓荒者”,蒋光慈的文艺创作是在其无产......
近年来,期刊研究逐渐成为文学界的一大研究热点。无论是《新青年》、《小说月报》、《现代》等曾轰动文坛的代表性大型刊物,还是《......
左翼早期作家蒋光慈在左翼革命作家群中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存在,原因在于他对于作为个体的浪漫主义作家和集体一员革命者的关系处理上......
太阳社是提倡“革命文学”运动的重要社团之一。处在革命的时代,他们接受世界左翼文学的影响,以自己的热情和才情步入文坛。从1928年......
鲁迅思想是一个精深博大的体系。但是,它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脉络和历程的。在辛亥革命时期,鲁迅提倡“立人”、呼唤“精神界之战士”的......
我的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阐明“十七年”时期上海工人文学创作繁荣的原因。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我分节论述。第一节分析“工......
《小说月报》创造了我国近现代文学期刊史上的一个奇迹,恐怕没有哪个文学刊物能像它那样持续长达22年的时间,并且始终在文坛占据重要......
“革命文学”一直是现代文学界研究的热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张爱玲、沈从文、周作人等作家文学作品的不断重新出土,这些倾向于自由主......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包括丁玲、萧军、何其芳、卞之琳、艾青等在内的一批作家相继奔赴延安。作家的赴延之路,赴延之后的个人境遇以及......
蒋光慈活跃于革命文学的初发阶段,他作为第一个将革命引入文学创作的作家,享有“革命文学之师”的美誉。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位作家,却在......
青野季吉是1920-1930年代日本极其活跃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他的理论曾被视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第二斗争期”的指导思想。他......
1932年11月,鲁迅赴北平探望母亲期间,分别应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之邀,发表了著名的“北平......
1949年后的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一面旗帜,极受尊崇。然而考量鲁迅生平,他在上海滩坚守革命文学的阵地时,情形其实十分尴尬。......
翻检 1917— 194 2年的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 ,我们可以发现“人民问题”是这一历史时期诸多文艺运动无法回避的话语焦点 :从文学革......
杜国庠提出文艺大众化问题既是中国革命和文艺形势发展的客观推动,也是当时革命文学的勃兴对革命文艺理论建设的迫切需求的结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