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白叶枯病相关论文
晶两优3987是两用核不育系晶4155S与恢复系华恢3987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晚稻新组合,由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杂交选育而成.该组......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通过一次杂交 ,三次回交和一次自交 ,一年二代 ,经 3~ 4a时间获得 3418S近等基因系 ,接种鉴定抗白叶枯......
“七五”期间,“主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根据项目的要求,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及项目主持部门农业部......
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面向多种水稻病虫、推行技术面积大(百万亩以上)、科学用药、省药增收,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综防......
本研究采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在水稻中将抗衰老IPT基因与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及抗稻瘟病基因Pi-b进行聚合,通过分子检测和抗病......
由黄单胞杆菌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性水稻病害,严重制约水稻的高产稳产。多年的实践证明,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
以稳定遗传的含 cryIA(b)基因的抗虫水稻品种镇稻 88 和含 Xa21基因的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圣稻 301 为亲本,进行杂交,利用选择标记......
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基因型亲本间的有性杂交和基因重组,对所创造的变异实施多代选择、鉴定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据统计,我国常规稻推......
“胜泰 1”号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遗传综合技术育种研究室育成的第二代优质超高产常规籼稻新品种 ,从试种的情况看 ,它具有常规稻......
野生稻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 ,获得了较强的抗逆性。充分利用野生稻的有利基因 ,不仅可改变栽培稻的农艺性状 ,提高其增产潜力 ,而且......
<正>近日,记者从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由全国300多个科研单位、745名高级研究员参加的植物分子育种......
品种来源:R402/先恢207/丰源A 审定情况:200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江西省引种认定,2005年被农业部确认为......
水稻白叶枯病(Bacterail blight)是由稻黄单胞杆菌白叶枯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侵染所导致的一种细菌性病......
由革兰氏阴性菌黄单胞菌水稻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Blight,BB)是水稻中最严重的细......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由黄单胞杆菌水稻变种引起的白叶枯病是一种严重的水稻病害。采用化学方法防治该病污染环境且效果不佳;利用......
株两优971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与怀化市农科所选配的两系杂交早稻组合.1999~2000年湖南省区试平均667平方米产475.9千克,全生育期1......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华粳2号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适宜淮......
运用细胞突变体离体筛选技术 ,以感白叶枯病的杂交稻恢复系“明恢 6 3”的成熟胚为外植体 ,诱导筛选育成抗白叶枯病突变品系“HX- ......
650 0 2 (培矮 6 4S/ 9311)是江苏省农科院与国家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选育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组合。 1998年在全国 13个省 (区 )......
作物种质资源是控制作物性状的基因载体,是作物育种及其相关学科的生命物质基础.如何从丰富的种质资源中快速、准确地鉴定出育种上......
以转抑制衰老有关的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基因株系GC-1、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CBB23"和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合系15号"为供体,采......
珠江三角洲及邻近珠江三角洲的平原地区,是广东省优质稻米的传统主产区,这一区域威胁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是白叶枯病。近10年,该区域以......
“淮稻7号”是本所用“丙850”/“广陵香糯”∥‘早丰九号”复交选育而成,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
稻瘟病、白叶枯病是广东省乃至全国水稻生产的最主要病害。选育和推广“双抗”(同时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品种,不但可减少农药使用量,还......
通过对D3代体细胞杂交后代进行白叶枯病检测,获得67份高抗白叶枯病体细胞杂交材料,并对D4代体细胞杂交材料人工白叶枯病接种和稻瘟......
由宁波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质杂交晚粳新品种甬优8号是密穗型母本与长穗型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原名E24。该品种全生育期150天左右,属早......
用6对RGA引物,即RGA1(XLRR-for/XLRR-rev)、RGA2(XLRR-invl/XLRR-inv2)、RGA3(NLRR-for/NL-RR-rev)、RGA4(NLRR-invl/NLRR-inv2)、......
由中花11经γ射线诱变获得的水稻类病变突变体lrd40,是一个对环境不敏感的全生育期表达的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lrd40的类病变性状......
特征特性“新粳优1号”属三系杂交粳稻品种。平均全生育期161.2天.比对照品种“9优418”早熟0.8天;平均株高125.4厘米,分蘖力较强.穗大粒......
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大面积推广水稻直播,但是由于当时直播稻产量低、除草困难、效果差,逐步被移栽稻替代,直播稻栽培方式很......
白叶枯病是由革兰氏阴性黄单孢菌水稻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所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水稻细菌病害.水稻Xa7基因是一个具有......
中优218是用中国水稻研究所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培育的含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的恢复系中恢218,与印水型高异交率优质不育系......
D优17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D35A与改良的抗白叶枯病恢复系抗恢527组配而成的中籼中熟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形......
中1A是以从印度引进的编号为902的抗白叶枯病材料中选择的异形株,与同样来自于印度的千粒重小的野败型不育系PS-32A回交转育而成,其......
T优597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198A为母本,创恢597为父本配组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产量较高、米质较优、抗白叶......
滇杂701是云南农业大学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近期选育的一个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表现为糙米红色、产量高、适应性好,适宜在云贵......
Ⅱ优8006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Ⅱ优32A与中恢8006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浙江省审定,审定号2005007。2004年在桐城市中......
以转Xα 21基因的水稻优良恢复系BR527为抗自叶枯病基因供体,分别与不育系金23A、C46A、D62A、D200A进行组配,研究该基因在改良杂交......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提供的中野5112、中野5114、CBB23等具有高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材料,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
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邮编:314016电话:0573-3770001)选育的水稻新品种"秀水123",前不久通过了国家审定。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
以高产优质的云南高原粳稻品种滇系4号为轮回亲本,以IRBB21为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的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和3次回交以及5次自交形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