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相关论文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技术途径,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聚合稻瘟病、......
“超级稻”计划于1996年正式启动,在保持良好株型、高光能利用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单叶光合效率,将是“超级稻”育种计划实现的可靠......
以 9311为轮回亲本 ,以IRBB2 1为抗白叶枯病供体亲本 ,通过杂交和三次回交以及两次自交 ,结合农艺性状的选择 ,建立起具 4 4个株系......
期刊
由于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克服了常规育种方法周期长、预见性差、选择效率低的局限性 ,可以打破物种界限 ,实现优良基因重组和聚合,能......
籼粳交F1株高、生育期超亲、结实率低、子粒充实度差是长期困扰水稻(Oryza sativa L.)亚种间杂交育种的几大难题。通过对水稻籼粳......
【目的】验证水稻和早稻千粒重、单株产量QTL定位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其表型效应。【方法】(1)利用水、早稻杂交、回交所产生的BC1、F......
以超级杂交中稻恢复系9311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为增产QTL yld1.1和yld2.1的供体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
中优218是用中国水稻研究所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培育的含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的恢复系中恢218,与印水型高异交率优质不育系......
以含有野生稻高产QTL yld1.1和yld2.1的测交材料(V20A/O.rufipogon∥V20B///V20B////测64—7)为基因供体(作父本),以中熟晚稻恢复系测64-7为......
利用长江流域推广品种泗棉3号和优异纤维种质系7235为育种亲本,配置了系统育种和修饰回交聚合育种两套群体.基于来自7235的2个高强......
国内外水稻育种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突破性品种的育成依赖于关键遗传资源的发现,依赖于有利基因的利用。目前分子标记技术的飞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油菜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生产上推广的油菜品种含油量普遍偏低,导致产油量不高。育种家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期刊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是小麦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由于单一遗传......
甘蓝型油菜是世界上种植面积仅次于大豆的油料作物,油菜籽油的使用量占我国食用油总量的13-16%。甘蓝型油菜可用于观赏、蔬菜、饲......
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和一个略作修改的轮回选择育种计划结合起来,目的将来自一个春性、稳定和纯黄DH品系No.2127—17的黄籽基因转......
本文对四大类遗传标记作了简单概述;着重探讨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基本原理,并对选择的有效性及其应用的限制因素了较全面的分析.......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现代畜禽育种的策略之一,尤其是在畜禽抗病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本文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作了简要介绍......
期刊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产量、缓解产量与品质矛盾、增强抗(耐)逆性的有效途径,而高效授粉系统的发掘与利用则是杂交种子生产的关键......
水稻种子在胚乳中积累大量的储藏蛋白,约占籽粒干重的6-10%,其中谷蛋白占80%左右,贮存于PBⅡ中,任何对谷蛋白含量和组成的改变都会引起稻......
为探明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栽培稻后的增产效果,以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为增产QT......
在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的(9311野/生稻∥9311)BC4F3群体中选择分别携带纯合野生稻增产QTLyld1.1和yld2.1及同时携带yld1.1和y......
利用长江流域推广品种泗棉3号和优异纤维种质系7235为育种亲本,配置了系统育种和修饰回交聚合育种两套群体。基于来自7235的2个高......
传统遗传育种方法在挖掘和利用水稻栽培品种的遗传资源方面日趋饱和 ,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潜力必须考虑利用水稻野生近缘种的有......
为了尝试利用分子育种技术高效选育实用性籼稻优质香型不育系,本实验对参试的13份水稻籼型(Oryzasativa ssp.indica)保持系进行了......
为了更好地开发、保护、利用长顺绿壳蛋鸡的地方禽品种资源,研究绿壳蛋基因就显得尤其重要,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与绿壳基因......
1995年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合作,在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中鉴定出两个主效高产QTLyld1.1和yld2.1.随......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研究中国冬小麦品种PPO基因的等位变异及其与PPO活性的关系,为小麦PPO活性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奠定基础。【......
由于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克服了常规育种方法周期长、预见性差、选择效率低的局限性,可以打破物种界限,实现优良基因重组和聚合,能够......
期刊
玉米(Zea Mays L.)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玉米粗缩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世界性......
【目的】培育新的兼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且米质较优的水稻强恢复系,为选育抗病、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