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精神相关论文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2008年以来,四川先后发生7.0级以上地震3次,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遭受了巨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四川......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还要能够在其中对学生进行精神意识的渗透,抗震救灾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中......
5·12大地震发生后,中华民族在抗震救灾过程中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
近日,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党支部组织了党员干部及省内部分词曲作曲家赴四川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及成都、重庆、湖北巴中县、三峡地区采......
[摘 要]抗震救灾精神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中华民族精神,学习和弘扬这一精神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高校大......
新时期,高校教师的思想在许多新事物、新观念的冲击下,正在不断发生变化,教育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最,“师德”已成为全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
期刊
弘扬和传承抗震救灾精神,加强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资源,也......
深入总结汶川救灾重建实践经验,提出“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救灾重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命题,认为抗震救灾精神是......
期刊
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坚......
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对于培育当代青年官兵在非战争......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主......
文化认同所要回答的是"我们是谁",它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2008年下半年大事多.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任务艰巨,我们将举办北京奥运会,开展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并为明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基所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山崩地裂的瞬间,数万鲜活的生命被吞噬于巨石瓦砾之下。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全国各族人民、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社会各团体、各阶层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开展了一场惊天......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抗击“5.12”特大地震灾害的伟大实践中,所凝铸的一种崇高伟大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
一年来,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的斗争中,培育和弘扬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
抗震救灾精神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共同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所体现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可以归纳为:“万......
摘要:5·12大地震发生后,中华民族在抗震救灾过程中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高校应具有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抗震救灾精神已经上升为中华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精神都具有丰富、深邃的......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用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培育军校大学生的顽强意志品质,重在培育学员无坚不摧、攻无不克的钢......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甘肃省委、省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与兄弟省......
5月12日下午,我省在汶川县映秀镇举行“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仪式,深切悼念在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抗震救灾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新时期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只有科学地把握这一时代要求......
【摘要】本文认为,应持续大力宣传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列主义信念,提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精神,有效......
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为高校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时为......
文章论述了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诠释和新发展,探讨了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
2008年5月12日。历史仿佛在那天打了一个盹儿,停下了它前进的脚步。整个世界都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汶川——那片原本洒满午后明媚阳......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是中国文化薪火相传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是对抗震救灾精神的高度概括、科学阐述和准确定位。抗震救灾精神具......
期刊
本文试图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实际出发,辩证研究和探讨我们在抗击地震灾害中,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从不畏艰险、百折不......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与改革时期始终都初心不改,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
2010年4月14日,我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强烈地震,经过艰苦卓绝的灾后重建,在实际不到两年的有效施工期内,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玉......
玉树州组织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关于新时代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意见》,坚持带头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从严治部、从严......
在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一开始,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就提出“在加快重建物质家园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精神家园,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这一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与升华.本文着......
那是抹不去的记忆,那是值得永远珍视的精神财富! 压力与磨难催生伟大的精神,考验与挑战锤炼坚韧的品格。“5.12”汶川大地震催生了......
4月20日8点02分,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路救援力量迅速集聚,全国大爱洒向灾区。万众一心.抗震救......
<正>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
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展示了我党对以人为本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也为军队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军队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