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麻醉药相关论文
目的 探讨麻醉药物(挥发性麻醉药或静脉麻醉药)与成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
本文对80例成年病人用循环密闭环路内注入挥发性麻醉药维持麻醉,用CAPNOMAC气体分析仪连续监测呼吸道内吸入及呼气末浓度。分四组观......
目的:近二十年来,经颅刺激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Potential,MEP)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和运用。这一技术......
鉴于挥发性麻醉药有较大的油/气分配系数,选用脂肪乳作为挥发性麻醉药的静脉载体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虽然近年来有少数研究者开始做......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心患儿术中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值(P(a-et)CO2);评估过度通气是否能尽量减少P(a-et......
第一部分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表达大鼠肌肉乙酰胆碱受体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建立适合于研究肌肉松驰药在乙酰胆碱受体上作用的实验模......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直接静脉注射可引起严重的肺损伤和循环衰竭,甚至死亡[1].将异氟醚溶于20%脂肪乳剂,应用于小鼠、大鼠和猪,麻醉效......
挥发性麻醉药溶于20%脂肪乳后静脉注射,对猪和小鼠可产生确切的麻醉作用[1,2],提示脂肪乳作为挥发性麻醉药的静脉注射载体是有效的......
研究背景:挥发性麻醉药在冠脉手术期间可以保护心肌.本研究旨在和全凭静脉麻醉相比较,说明挥发性麻醉药的应用与ICU住院天数和总住......
和短暂缺血相似,挥发性麻醉药可通过多种复杂的快速磷酸化反应促进心肌组织细胞建立保护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经典或早期预处理,其......
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方法,即心肌缺血后在长时间的再灌注之前,进行的数次短暂......
手术室是一特殊环境,病毒感染、化学制剂和挥发性麻醉药对人们的危害相继引起重视,而手术室的噪音污染却易被人们忽视.本文就手术......
挥发性麻醉药对肺的作用目前尚有争议,但其抑制炎症反应的效应抗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性效应已在心肌、脑、肝、肾脏中得到......
挥发性麻醉药经氧合器洗入和洗出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在挥发罐设置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载流气体流速(3~12 L/min......
背景 挥发性全麻药(volatile anesthetics,VAs)对蛋白质功能的调节机制是分子药理学面临的巨大挑战.总体证据显示VAs是通过影响变......
目的 研究异氟烷预处理对心肺转流术(CPB)相关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12只犬(10 kg~18 kg),戊巴比妥钠(25 mg/kg,iv)麻醉后行股动静脉穿......
目的观察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内Ca2+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缺氧-复氧及1......
心肌缺血是围术期常见的合并症和并发症,也是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传统预防和减少围术期心肌缺血的方法主要是直接调节心肌的氧供......
药物后处理是最近提出的一种心肌保护的新策略,同传统的缺血预处理、药物预处理以及前几年提出的缺血后处理一样,药物后处理具有明......
<正>正常核心温度(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为36.5~37.5℃,临床上常将核心温度为34~36℃定义为轻度低体温。在微创外科手术中,由于大......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手术室护理工作接触到各类化......
小儿全身麻醉常用气管内插管。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和便于手术当中的呼吸管理,但对于一些短小手术如四肢、会阴、下腹部等体表部位的手......
目的 测定犬静脉给予乳化异氟醚(8%,液态容积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静脉),并与吸入异氟醚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吸入)进行比......
测定分配系数的方法有多种,二次平衡法方法简便,结果比较稳定,本实验室已建立的二次平衡法有两种,一种是注射器-注射器二次平衡法,一种......
目的:观察8%乳化异氟醚用于兔硬膜外腔的作用,以明确该药是否具有硬膜外麻醉作用。方法:(1)药理学观察:硬膜外腔成功置管的成年雄性新西......
目的:观察8%乳化异氟醚用于 Beagle 犬蛛网膜下腔后的腰麻作用以及安全性。方法18只 Beagle 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30%脂肪乳对照......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机制目前有多种观点。本文着重从钙超载、氧自由基、能量代谢三个最主要方面综述挥发性麻醉药对MIRI机制......
<正> 琥珀胆碱(Sch)经血浆胆碱酯酶(ChE)水解为琥珀酸单胆碱和胆碱,此水解过程迅速,估计只有注射量的10%到达神经肌肉接头(NMJ)。琥......
近20~30年来麻醉学无论在新药物、新技术和麻醉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等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概有以下一些方面,......
<正>脑缺血和损伤是致残和致死主要原因之一。成人局灶性和全脑缺血最常见原因分别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脏骤停。应用静脉溶栓和......
第一部分:延迟相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七氟烷后处理减轻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目的:尽管七氟烷后处理(Sevoflurane po......
<正> 术中低体温(<36℃)并非罕见,有报道显示,轻度低温发生率为50%~70%。低体温在某些时候对机体可能是有益的(低灌注时的器官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