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诗相关论文
在古代文学研究中,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主流大放异彩,唐代也因之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现存唐诗据清人《全唐诗》及陈尚君先......
《挽歌诗三首》是陶渊明对死亡的一次精神漫游,他以虚拟的方式探讨死亡问题,并外化为具体的诗歌表达.本文将以对比阅读的方式,对其......
挽歌即古人送葬时所唱之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风尚,身处乱世的士人用“以悲为美”的独特审美风尚表达他们的生存哲学。《文选》确......
自古以来,挽歌在东西方一直都是表现悼亡这一人类共同经验的重要方式。它具有独特的悲哀情调和凄丽的美学风格,表达的却是独具风神......
《文选》之所以将挽歌别立一类而未归入乐府,盖因编者意识到挽歌这一诗歌题材在当时的重要性。从《文选》挽歌选篇来看,缪袭、陆机......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桔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
汉末魏晋诗人的时代意识和生命情调,一言以概之,可谓“叹逝”。析而言之,是年寿有时而尽,而逝川奔流不停的无力慨叹。为尝试揭橥汉......
挽歌诗,在我国也称作哀悼诗、悼亡诗,源于追悼亲友丧葬和奠祭时所唱的歌曲,古已有之。春秋之际,《诗经》中就有《凯风》、《葛生》、《......
挽歌是古人送葬时所唱的歌,由乐曲和歌词两部分组成。春秋战国时期,挽歌已产生。汉魏以后,唱挽歌成为朝廷规定的丧葬礼俗之一。与此同......
<正>《文选》中的挽歌诗无疑以陶渊明的为最佳,祁宽评曰"昔人自作祭文挽诗者多矣,或寓意骋辞,成于暇日,宽考次靖节诗文,乃绝笔于祭......
魏晋诗坛上曾出现了大量直接以“死亡”为主题的挽歌诗。魏晋文人们所以能突破传统挽歌的表达方式而使挽歌成为个体抒情的特定文学......
《挽歌诗三首》是陶渊明对死亡的一次精神漫游 ,他以虚拟的方式探讨死亡问题 ,并外化为具体的诗歌表达。本文将以对比阅读的方式 ,......
从对后世文人挽歌诗的影响方面来说,《薤露》、《蒿里》要比《虞殡》、《绋讴》大得多。挽歌诗实际滥觞于《古诗十九首》十三。大......
哭诗和挽歌诗是唐代悼挽诗体中最为重要的两种类型,数量较多,特点鲜明。哭诗内容充实,表现手法多样。挽歌诗主要以一种历史文化现......
“出生入死”是人类的必经之路,对于死亡的恐惧源于对短暂个体生命的认识。歌是人类最初表达情感的声音,魏晋士人用挽歌诗宣泄对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