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悲为美相关论文
散文以独抒性灵为要,理解并分享作者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体验是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郁达夫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是《故都的秋》写作亮......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悲伤音乐"有着其独特的审美和教育价值。采用音乐审美范式和音乐福流体验......
《故都的秋》中,“悲凉”是一个关键词语,郁达夫在全文中以一连串的词语链强调“悲凉”,有意把秋的悲凉作为美来系统欣赏,这种以悲......
[摘 要]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其中以音乐为描写对象的被称为音乐赋,这些赋既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又是宝贵的音乐史料。宋玉的《......
词在宋代词境多“狭而长”,在审美趣味上更追求柔美、深细;情感上更多是表露出浓重的伤感哀怨的悲伤情绪,运用景语抒发情绪,词人多......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韩蛾“余音绕梁”、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留给后人许多佳话.而诗歌又可以按乐谱曲来歌唱,音乐充满着奇情......
江淹《别赋》饱含着人世离别的感伤情调,道尽离别给人带来的强烈情绪波动,从而引起人们广泛而深沉的感情共鸣。此赋展示了离情别绪的......
一、明代以前“琴可通灵”故事类型溯源1.“琴可通灵”故事类型定义通观中国古代文学史,琴作为一种特定意象,广泛见于各种文体,自《诗......
全球化指的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同时也是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各国文化独具特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崇尚孔子儒家文化,而日......
琴与文学和文人的关系源远流长,魏晋时期,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符号,开始真正融入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之中。当时的许多文人将......
晏几道《小山词》中有近一半的词作都与音乐相关,作为游离于北宋士大夫群体边缘的词人,他的音乐生活与音乐思想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之......
在欣赏音乐时我们经常会伤感,音乐中的悲也是美吗?本文将阐述音乐艺术中的悲、音乐体现艺术的可能性以及悲何以会产生美,从而让我......
本文勾勒了中国古代音乐鉴赏中“以悲为美”现象的发展脉络,进而运用亚里士多德关于音乐功能的论述来阐释悲曲何以能产生美,认为正......
作为中唐早慧诗人的李贺,其诗继承了韩孟的险怪风格和苦吟传统,而且还向唯美主义方面发展,具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及其“以悲为美......
以悲为美是我国尤其是魏晋南北朝以来文学实践和审美的底色,由此几千年的中国文学主悲。尽管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丽尼把以......
古典诗歌有“以悲为美”及“以愁为工”的悠久传统,古典诗词中有许多书写愁怀为主题的名篇,而羁于不同的人生遭遇、不同的生活环境,古......
从宋琵琶词的情感基调可以看出宋代琵琶演奏中有着浓重的悲情风格。这种悲情演奏风格反映了中国古代"以悲为美"的音乐审美取向,跟宋......
南朝名家江淹的抒情小赋流露出幽怨悲怆的情韵之美,在怨情之中充满了对人生、命运的睿智思索,在艺术表达上也呈现出丽而清拔的风格美......
杜甫诗中有很多描写宴饮嬉乐的场面,而杜甫描写宴饮时演奏的音乐,多为悲声哀调,常常用“悲管”、“哀丝”、“箫管哀吟”来形容。对这......
《聊斋志异》中将冥府塑造成“类人间”,极大地缩小了生死之间的差距,淡薄了人们的死亡意识。此外,死亡这一现象常作为结构故事、......
【正】 郑声既然是新声,有着与雅乐全然不同的内容、形式和社会效果,它的出现与发展变化,便必然引起人们对与之有关的一系列音乐美......
本文从美学原理中的审美价值类型进行阐述,叙述了美学作为价值类型带给人们的心灵满足。其中悲剧美学作为审美价值类型的重要分支,......
在中国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宝库中,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琴与文学和文人的关系源远流长。魏晋时期,琴以一种文化符号的身份,融入民......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纵观建国初期至21世纪的校园题材电影,根据一定的时间标准,其中的教师形象的变迁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然而,"以悲为美,以德为......
汉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济发展较好、文化繁荣的朝代,汉代文化比起其他朝代文化,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汉代音乐思......
南方楚声具有哀婉凄楚的音乐特征,为汉乐府的兴起创造了便利条件;汉高祖刘邦"乐楚声",大力提倡楚歌,使之风靡整个汉宫;数十年的战......
川端康成立足于日本文化传统,继承学习日本古典文化优秀的传统,汲取充分营养,同时适时引进西方现代创作方法,写出了具有浓郁民族气......
本文通过对“清商”曲与“慷慨”情的细致考察,讨论了“清商”乐与五言诗的深层契合关系,对“慷慨”之音激昂、急骤、短促、回旋往复......
词以伤极、痛极为尚,以悲为美。士大夫之词境中凝聚着一种沉郁的悲情,其深刻性在于三个方面:反思生命,唱出生命的沧桑;反思历史,体悟生命......
弹拨乐器至唐取代其它乐器构筑了乐器群体中的主体力量,使唐代的乐器组合关系有了新的内容和结构。弹弦类属乐器于唐获得充分的应......
南朝宫体诗表现出了强烈的审美倾向,即"以悲为美",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宫体诗乐于以"怨妇","弃妇"作为表现对象;其次,宫体......
挽歌是古人送葬时所唱的歌,由乐曲和歌词两部分组成。春秋战国时期,挽歌已产生。汉魏以后,唱挽歌成为朝廷规定的丧葬礼俗之一。与此同......
【正】 艺术作品以其内在的风情神韵,给审美的接受以一种特殊的感受.美感情味的生成与作品本身的风格往往能达到同构相通的地步.词......
人们从春秋战国起,就开始关注艺术以及人情感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以悲为美”是重要的审美方式,人们从多个角度......
本文分析了李煜词“真”与“悲”的情感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在词作中的体现,进而分析了李煜词“以真为美”和“以悲为美”的审美特征......
从本质上说 ,追求快乐是现实人生的普遍原则。然而 ,当我们以此来审视作为人类心态直接体现的文学时 ,却发现快乐原则在许多场合并......
自东汉魏晋以来,受社会动荡影响,文学、艺术、美学以及世人的价值观等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一时期出现了"以悲为美"的审美思潮,为后......
在汉代漫长的音乐发展实践中,音乐的审美观念在逐渐发生变化:从早期奉雅乐为宫廷唯一音乐,到后来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士大夫阶层都开始接......
阅读唐宋词不禁有感于作品中所表现的伤感意绪和悲剧色彩。这种悲来自于词人内心深处。唐末词这一意绪是几千年来传统美学“以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