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荒相关论文
两汉社会在构成形式、组织效用、调节机能等各个方面都已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灾荒,对于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区间联系又不甚紧密的......
明末徐光啟封西方科技之介紹和引進,有很大的功勞,而且封甘藷的移植和推廣,也有很大的貢獻。本文首先将略述徐光放在展業科學技衍......
籽粒苋有根系发达、吸肥力强、耐贫瘠及在一定程度上抗旱的能力。因此,将它们作为光裸土地的先锋作物有其生物学特性的依据。苋......
朱熹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他的荒政思想是我国古代荒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近现代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他未......
论文导言说明了该文的研究概况、范围定位及采用材料,然后分三部分论述主题.上篇对唐代的灾荒与灾害观进行研究.中篇从灾前预防、......
【正】《劝施迂谈》是一部篇幅不大的著作,现被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续修四库全书》史部"诏令奏议类"中,被列在明代人周孔......
作为社会公正与公平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关系到国家稳定、发展和安全.明代社会保障政策涵盖了救荒、养老、悯孤等方面的内......
江河湖泊,人类期望于斯,也困扰于斯,其泽被于人,也祸害于人.洪水横流的环境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的困境和磨难,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种特殊......
绞股蓝系葫芦科绞股蓝属的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因产地不同,又叫五叶参(河南)、遍地生根(陕西)、小苦茶、甘茶蔓(南方各省),是我国传统的中......
《周礼》又名《周官》,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制度专著,财政制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宋人王安石曾说:“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
中国古人写文章,向来是很讲求经邦济世的,它是古人写作的第一原动力,尽管“为稻粱谋”的想法也在其中。于是我们就有读不完的议政......
1941年9月1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正式成立,辖太岳、冀南、冀鲁豫行署。抗战爆发后,天灾敌祸连年不断,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初,大旱荒......
王竑总漕兼巡抚淮安、扬州等府州前后计有两次,首次任内江北灾荒频仍,尤以景泰三年(1452)和四年(1453)最为集中,水灾最为常见,徐州、淮......
《周礼》灾荒思想包含了减灾思想与救荒思想两个方面,以往学者不作区分,二者的区分对中国早期的灾荒思想水平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秦汉饥荒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且分布不甚平衡。对秦汉饥荒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为认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口人地理具有重大意义。结合......
18世纪有关救荒的大量文献资料,包括档案、实录、官方的规章制度和成例、荒政方面专题性的文论和手册以及地方志等,记载了18世纪的......
《申报》原全称《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是最早的中文报纸之一(晚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经历了清末、民国直至上海解......
民国时期陕西省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其中最为惨烈的是1928—1930年的大旱灾。旱灾发生以后,国民政府和民间社会给予了相当的重视,积......
明洪武时期,太祖朱元璋立足现实,坚持民本意识,恪守致用精神,针对频发的自然灾害,提出一系列内涵丰富、用意鲜明的救荒措施,如灾前备荒、......
明清时期,民间救荒兴起,这对维持明清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用很大。在官府的支持与鼓励下,商人积极参于救荒事务。商人救荒是出......
社仓是传统社会备荒仓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隋朝所设义仓,因设于民间,故也有社仓之称.但随着隋唐时期义仓移至城市,社仓......
朱熹开场济粜、立社仓、委官置场循环收籴斛出粜、体恤灾民等福利思想与活动,对改善当时社会成员的福利和稳定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
工赈,即以工代赈,它属于赈济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单纯赈济,其特殊性在于赈济与建设的结合与统一,它是赈济对象主要通过参加必......
作为襄助山西赈务官员之一,李用清努力履行赈济官员上达民意、下抚民众的职责,身体力行,亲历州县调查,了解灾情,既解决眼前的饥荒......
清朝中期政府为了获取工赈效益的最大化,在平时就对地方上需要兴修的工程区分轻重缓急,造册备案,一旦地方遭灾,就根据灾情选取合适的时......
邓拓同志曾撰写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历代自然灾害的学术专著《中国救荒史》。该书详细介绍了我国历代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原因以及......
有唐一代的社会救济活动已比较成熟,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法令法规和救济行政机构。1985年以来,学者仓储制度、救荒措施、慈善事业以及社......
宋代官方的救荒措施,可分为赈济、赈贷和赈粜。赈济主要是对大灾、特大灾年导致流离失所的流民和灾歉时城乡贫困户及鳏寡孤独病残人......
王骇在总督漕运、巡抚淮安时的救荒活动,属于明代地方官员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反映出明代在治国理政过程中,中央与地方的二元互动,王乾......
《钦定康济录》蕴涵丰富的荒政思想,不仅倡导积极的备荒、救荒思想,宣传推广行之有效的救荒实务,而且对某些错误的观念和方法进行......
1949~1978年,我国的救灾款来源主要是中央财政拨款,另外还有少部分地方财政拨款和社会募捐。为了使救灾款发挥最大救灾的效能,中央......
晚清时期新型筹赈义演活动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国传统救荒(亦称赈灾)机制发生革命性演变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传承了本土救荒活动的积......